人是需要過政治生活的。與人的其他方面的生活不太一樣,
人的政治生活具有其固有的特點。譬如說,首先,人的政治生活方
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取決于自己。對于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你無法
選擇自己的政治生活環境,盡管在當今許多所謂民主政治的國度
里,一些政治制度、政治結構等等的東西,也不是可以任意選擇的。
其次,不能否認,是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但是在具體的時期具體
的國度,決定政治生活之取向的,卻往往是國家,是政黨,是政府,
或者是統領這個國家、政黨、政府的政治領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
作家在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的基礎上,也充分肯定
了偉大人物在推動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由此看來,國家、政
黨、政府以及政治領袖的作為與不作為.對于人們的政治生活具有
直接的影響。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正是國家、政黨、政府以及政
治領袖的積極作為,為人類解決了許許多多的政治問題,對于推動
人類政治生活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國
家、政黨、政府以及政治領袖等等,在其紛繁復雜的政治舞臺上也
會發生失誤,也有其興亡盛衰的種種變故。而這樣的失誤,這樣的
興亡盛衰,自然會給人類的政治生活帶來直接間接的影響。
這正是我們策劃出版這套姑且稱之為“政治沉疴系列”叢書的
一個基本出發點。
政治科學研究人類的政治現象。在種種政治現象中,國家、政
苻、政黨、領袖是最為重要的政治結構。對于我們現在的人來說,
這些政治結構是先于我們自身而存在的,甚至在我們很多人看來
是天經地義存在著的,因而對于它們的存在和發展,并不會引起我
們過多的關注。但是事實上,這些結構也是因為人類自身的需要
而逐步地產生和發展的。
幾乎所有的政治思想家都認為人類曾經有一段沒有國家、沒
有政府,當然也更沒有政黨、沒有領袖的歷史時期。從邏輯的角度
來思考問題,這個時期的存在是可信的。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盧
梭說過的那樣,人類總是可以追溯到一個最初的約定。然而,在那
種原始的社會生活中,人類究竟是如何過社會生活的,究竟是如何
實現從沒有國家和政府的狀態到有國家和政府的狀態的轉變的,
思想家們卻有著不同的推測和假定。根據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
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的分析,在沒有國家和政府的時期,
人類處于社會的原始狀態。隨著人類適應自然、認識自然能力的
提高,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人類用于消費的生活資料
便有了剩余,于是便有了私有制,就有了階級的分化和階級的沖
突。這時候,為了能夠使這種階級矛盾和沖突被控制在秩序的范
圍內,人類就需要有一種力量凌駕于社會之上,將這種矛盾和沖突
維持在秩序的范圍內,以使得沖突的雙方不至于在“無謂的斗爭中
把自己和社會消滅”。恩格斯說:“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
社會之上并且曰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薄
國家代表著一種公共權力,而執掌這種公共權力的主體,就是
政府。在政治科學里,政府可以有廣義和狹義的兩個解釋。在廣
義上,政府是所有國家權力主體的總稱;而在狹義上,政府僅僅是
指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這三種權力中的行政部分。
有了國家以及政府之后,就有代表國家和政府履行公共權力
的政治領袖。在現代國家,一般能夠被稱為政治領袖的,可以是一
個國家的元首,如國王、總統、主席等等;也可以是一國政府的首
腦,如總理、首相等等。正是這些政治領袖,執掌著國家以及政府
的權力,在社會的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叱咤風云;正是這些政治
領袖,為人類的政治生活指點著江山,描繪著藍圖。
相比之下,政黨的產生要晚得多。政黨的現象是近代議會政
治的產物。在早期歐洲,譬如在英國的議會政治中,基于共同利
益、共同階級立場的議員往往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主張和政治傾向,
因而逐步形成了相對穩固的政治團體。隨著選舉制度在議會制度
中決定性意義的凸現,這種政治團體便將主要的政治活動轉移到
爭取更多的選票以獲得其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并進而獲得執政黨
地位的方面。到了這個時候,就產生了現代的政黨制度。
當社會產生了國家、政府、領袖、政黨等等這樣的政治結構之
后,人類的政治生活就一刻也離不開這些政治結構的左右。然而,
政治是一門非常復雜的藝術,如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就說,“政治
上的領導是最大最難的領導”‘;亞里士多德也說,“政治學術本來
是一切學術中最重要的學術”*。因此,上述這些政治結構在履行
其政治職能時,也并不總是一帆風順,也并不總是一貫正確。它們
會犯錯誤,它們會遇到麻煩,它們會受到挫折,如此等等。
從我們這樣的角度來研究政治現象,在政治科學中尚不多見,
我們也僅僅是個初步的嘗試。我們認為,盡管這里揭示的主要是
政治的“消極”方面,但對于人類來說,消極的方面肯定具有積極的
意義。
首先,我們可以在對于這種政治消極方面的反思中,吸取一些
經驗教訓,以使人類在未來的政治發展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無
論是國家的錯誤,還是領袖的悲劇,抑或政黨的衰敗,或者是政府
的解體,這些都不是人們所期望看到的。但是,如何防止上述情況
的發生,也確確實實需要我們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我們在對于一系列政治的消極方面的反思中,既可以增
長知識,更可以增加智慧。
其次,我們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揭示和研究,消除一些人對于國
家、對于政府等等的神話般的迷信和崇拜,以推進現代政治文明的
建設和發展。我們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這“三個文明”共同推進的發展戰略。而現代政治文明的一
個基本特征,就是政治的世俗化傾向。在現代政治文明中,國家、
政府等等不再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神圣的崇拜對象,而是人類自己
創造的物質存在。因此,國家、政府、政黨、領袖等等政治結構的根
本目的,正是在于不斷地滿足人類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需要,使
人類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更為美好,更為完善。
最后,我們還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視角來拓展政治科學研究
的領域。對于那種種活生生的政治生活,那些錯綜復雜、豐富多彩
的政治現象,需要政治科學從不同的方面和視角進行分析和探討.
惟其如此,才能推進政治科學本身的發展。
當然,人類政治實踐中的消極方面遠不只是我們這套叢書所
涉及的內容,同時,我們的分析也遠不能將這類問題完完全全地說
透徹。我們的初衷只是在于:希望通過對于這類問題的關注,使人
們能夠更為理智地認識政治,使人們能夠在政治的道路上少走彎
路,從而使人類的政治生活得以更加完善。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