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0313
- 書名:公眾參與和行政過程-一個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
- 作者:王錫鋅著
- 出版社:民主法制
- 出版時間:2007年2月
- 入庫時間:2007-8-13
- 定價:34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公眾參與、行政過程和行政法治的模式變遷,個體,組織化利益和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和“開放政府”的架構,公眾參與和行政規則的制定過程,公眾參與和行政決策的體制結構,參與、合意和協商性行政,技術理性的限度和公眾參與,公眾參與和政策績效評估的模式。
圖書目錄
致謝
序
前言
第一章 公眾參與、行政過程和行政法治的模式變遷
一一現代行政法治的“公眾參與模式”論綱
一、民主理論與行政過程
問題的提出
民主理論對行政過程的要求
公眾參與和行政法治
二、傳統行政法的模式及其“合法化困境”
傳統行政法的“控權”理念和模式
傳統行政法的“合法化”框架及其理論基礎
行政法“傳統模式”特征歸納
行政法傳統模式“合法化能力”的貧困
三、自由裁量權與行政過程
作為一種普遍事實的自由裁量權
自由裁量與形式法治的困境
行政法傳統模式對自由裁量權問題的回應
四、當代行政過程的“政治特性”
行政:執行還是管理?
行政過程轉化為“政治過程”的主要原因
行政作為“政治過程”的表現
行政法傳統模式的“合法化危機”
五、公眾參與和行政過程的“自我合法化”
政治過程與“多元主義”的合法化模式
行政法的“利益代表模式”
‘‘公眾參與模式”和行政過程的“自我合法化”
六、公眾參與和當代中國的行政法治
行政法的解釋框架及其問題
呼喚面向真實世界的行政法學
七、法治政府建設和公眾參與的使命
當代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背景
公眾參與的社會功能
“雙軌制”:公眾參與作為法治建設的推動力
走向“富有意義的”公眾參與
第二章 個體,組織化利益和公眾參與
一、引言:個人、組織和參與
個體化參與的障礙
公民參與和公眾參與
二、組織化對公眾參與過程的影響
參與的失衡和行政過程中的“管制俘獲”
分散利益的組織化和公眾的參與能力
三、利益組織化作為公眾參與的社會基礎
組織化、公眾參與和治理
“大眾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型
四、利益組織化和中國社會:現狀和前景
約織化。的本土語境
中國社會利益組織化的現狀:類型化和個案的觀察
中國社會利益組織化的總結與建議
第三章 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和“開放政府”的架構
一、引言:信息作為有效公眾參與的前提
信息對公眾參與有效性的影響
開放政府的雙重維度:信息的“輸出”和“輸入”
二、公眾參與背景中的政府信息開放:一個理論解讀框架
為什么要開放政府信息?一個簡要的理論解讀
三、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發展歷程和基本態勢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及實踐的發展
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發展的基本特點
四、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現狀:一個簡要描述和評估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現狀描述
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立法的基本態勢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機制及其問題
五、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踐觀察和效果評估
政府信息公開主要環節的制度實踐
信息公開實踐的效果分析
六、信息、參與和“開放政府”的建設
“開放政府”的雙重維度
通過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走向“開放政府”
第四章 公眾參與和行政規則的制定過程
一一規則制定的正當性、理性和知識運用
一、行政規則及其合法性問題
大眾治理還是精英統治?
正當化和理性化的兩難
二、公眾參與模型:通過正當化的合理性?
公眾參與模型的提出
公眾參與和知識運用
三、專家理性模式:通過理性的正當化?
專家理性模型的結構及知識運用
專家理性模式和公眾參與
四、公眾參與的過程控制和結果控制
決策模式與公眾參與的程度
公共性、決策質量和公眾參與
五、在公眾和專家之間:一個現實行政情境中的對照
公眾和專家:角色及其知識
規則制定模型的應用分析
公眾與專家:潛在的沖突及其協調
六、知識論視角的應用:以中國行政規則制定程序為例
公眾參與和專家理性的雙重缺位
程序的制約:改進行政規則制定的思路
七、結論:知識運用和規則正當化的路徑
第五章 公眾參與和行政決策的體制結構
一、公共決策中公眾參與的興起及其問題
公共決策和公眾參與方式
決策體制結構和參與的有效空間
二、價格聽證的游戲:功能、參與者和游戲規則
對價格聽證制度功能的解讀
參與者角色和游戲規則
三、從價格決策體制看價格聽證實踐:一個成功的失敗?
游戲規則和利益競爭
決策體制與參與的非均衡性
四、反思公共決策的體制結構
“名”與“實”之間的距離
體制改造與“公眾充權”
五、公眾、專家和政府角色再認識:重構公共決策
體制結構的嘗試
參與者及其角色的再解讀
協商行政和公共決策的模式改造
第六章 參與、合意和協商性行政
一一行政決定過程中的參與和協商
一、行政決定行為:概念界定與功能解釋
行政決定作為政策形成的一種過程
合意、治理和協商行政
二、行政過程中的ADR:問題的提出
三、ADR在行政過程中的適用:對美國實踐的介紹和評估
立法背景及理由
制度實踐及評估
四、法治、公共利益與合意:ADR適用于行政過程的
可能性與妥當性
規則的統治還是基于合意的治理?
公權力與私權利:合意可能嗎?
合意及其潛在問題
五、ADR與中國行政程序改革
六、公眾參與和“協商式行政”理念之提倡
第七章 技術理性的限度和公眾參與
一一探尋公共行政過程中專家咨詢制度的
一個分析框架
一、行政過程中的專家身影及其角色
二、公共決策中專家角色解讀
理性強化與專家角色 ,
理性局限與專家“角色限度”
三、中立、乎衡、有限:美國專家咨詢制度評述
立法與實踐的簡要觀察
比較觀察與問題反思
四、角色控制與“充權”:探求中國專家咨詢制度框架的嘗試
角色控制的中心問題
角色重構的路徑
專家理性和理性的專家
第八章 公眾參與和政策績效評估的模式
一一探尋政府績效評估模式的一個分析框架
一、公眾參與和政府績效評價的模式
二、對目前中國績效評價活動的整體觀察
三、參與式績效評價活動的目標期待與功能障礙
政府聲稱的動機與預期目標
制度實踐的機制及其功能障礙:個案考察的視角
公眾參與和績效評估
四、績效評價的專家理性模式:一個比較觀察
模式描述
模式要素歸納
五、公眾參與還是技術理性?對政府績效評價
兩種模式的評估
兩種比較模型的構建
模型比較的基礎:知識論視角重達
面對理性不足和公共性淪喪的困境
六、復合型績效評價模型:超越理性不足或公共性
淪喪困境的嘗試
第九章 個案解讀:通過公眾參與超越執法困境
一、公眾參與、規則表達和規則實踐
公眾參與和規則的命運
“執法困境”問題的提出
二、執法困境的個案描述和展開
三、執法困境和規則制定過程
四、為什么禁而不止?執法過程中的行動者及其策略
五、公眾參與和超越困境的可能性方案
六、結論:分析框架及其意義
本書共有3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