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本法學教程,本書具有普通法律教科書的特點。由于本書把憲法嚴格作為一門法律來對待,因此它在風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沒有根本區別。全書將憲法學原理與案例分析相結合,介紹與比較中國和其它國家的憲法制度。
在內容上,本書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概論,其中包括憲法學的基本概念,憲法的形成、發展及其思想淵源,以及憲法審查機制三章。之所以將審查機制作為概論部分,是因為發達國家的憲政經驗普遍表明,憲政審查是憲法效力的必要保障;沒有某種形式的憲政審查,憲法就失去了實際效力,憲法學也就成為沒有意義的空頭理論。因此,和前兩章一樣,這部分內容具有基本與普遍意義。第二與第三部分是關于憲法學實體理論。第二部分介紹國家機構,包括國家權力結構的劃分,政府組織結構以及政府產生的方式三章。第三部分討論公民權利,包括權利的基本概念和憲法保障兩章。之所以把公民權利放在國家機構的后面,部分是出于循序漸進的考慮,因為“憲法”(constitution)的原始含義畢竟是指政府的組織法;部分則是因為國家權力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公民權利的前提——我們所說的憲法保障,實際上是指通過政府有關部門依據憲法對公民權利實施的保障。
在形式上,本書將結合理論敘述和實際案例,并在適當的地方穿插“評注”(對概念或理論的說明)、“探討”(對某些有爭議問題的討論)、“案例”(各國著名或典型判例)、動態(中外憲政的最新進展)與“思考”(對讀者提出的問題)。需要強調的是,本書所注重的是有說服力的推理,而不是“正確答案”;事實上,大多數有價值的法律問題是不存在正確答案的。政府可以基于對社會影響的考慮而限制你的言論自由嗎?官員可以反訴侵犯他名譽的公民嗎?最高法院是否應收回對死刑的核準權?(見本書第七章)憲法是否要求私有財產受到征用時獲得公正補償?如何衡量補償是否“公正”?對這些問題的爭議本身表明,正確答案是很難發現甚至不存在的。如果你有志于憲法學,那么你所能做的只是從你對公共利益的理解出發,盡可能為某種答案提供有力論據。當然,別人可能會有不同意見。這是為什么辯論在法律中如此重要,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個法院去評判與解決包括憲法在內的法律爭議。
為了便于閱讀,本書用腳注表示一般較長的案例名稱,一般文獻則用“()”夾注的形式,表明作者、年代和頁碼,并在全書最后附以參考文獻。 對案例的原文有修改的,一律甩“[]”表示。除非特別說明,美國“憲法”是指其聯邦憲法,“最高法院”是指聯邦最高法院,德國的“憲政法院”一般是指聯邦憲政法院。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