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7777
- 書名:思想史視野下的法治現象/西方法律坐標叢書
- 作者:徐愛國著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 入庫時間:2011-6-7
- 定價:19.5
圖書內容簡介
從思想史的角度梳理法治的理想圖畫、法治的理論淵源、法治的政治-社會結構和思想結構,破除人們對于17-18世紀西方學者的法治理想起源于何種歷史條件、西方法治理論的古典來源和基督教基礎立基于何處,以及20世紀之后西方法治理論發生怎樣的流變等方面的迷思,探索法治現象的內在結構,并解決中國法律傳統與西方法治主義之問融合的可能性與限度。
--------------------------------------------------------------------------------
作者簡介
徐愛國,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曾就讀于武漢大學法學院(1983—1987,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1987—1990,碩士)、北京大學法學院(1994-1998,博士)。早些年鉆研西方法律思想史,曲高和寡,以至于不食人間煙火。著有《破解法學之謎》、《西方法律思想史》、《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等著作,撰寫《解讀柏拉圖關于法律的三個比喻》、《亞里斯多德法律正義論的思想史探索》、《歐洲結構主義符號學法學的幾個側面》等學術論文。而后,在此基礎上轉而探索英美侵權行為法學,先編有《英美侵權行為法》,后著有《英美侵權行為法學》。撰寫《重新解釋侵權行為法中的公平責任原則》、《過失在侵權行為法中的三重角色》、《英美法中“侵擾”的侵權行為責任》等學術論文。主講過的課程有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侵權行為法、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制史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西方法治的理想設計
一、西方近現代法律制度和理性的自然法
二、系統完整的自然法理論
三、自然法理論之下的政治法律原則
四、古典自然法理論的得與失
第二章 法治理想的古希臘思想淵源
上篇 柏拉圖關于法律的三個比喻
一、古各斯的寶石戒指
二、醫生的教科書與他的經驗
三、金質的法律紐帶
下篇 亞里士多德的法律正義論
一、亞里士多德法律正義論的三重結構
二、法哲學意義上的正義論:終極價值
v.相對價值
三、社會政治制度下的正義原則:自由
v.平等
四、法律實踐理性中的正義論:矯正正義
v.成本效益
第三章 人權與法治的基督教神學基礎
引言
一、人權的基督教思想的早期淵源
二、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人權與法治
三、天主教視野下近代世俗人權觀的缺陷
四、天主教神學視野下的人權與自然法
五、天主教教義下的人權體系
結語
第四章 三個古怪法學家的古怪理論
上篇霍姆斯論法律之路
一、法律和道德的區分
二、歷史和社會利益決定法律的內容和法律的發展
三、法理學是一個成功的律師所必備的知識
中篇 杰克森的結構主義符號學法學
一、符號學、符號學法學和歐洲結構主義符號學法學
二、對法律現象的符號學分析
三、對法律理論的符號學分析
四、法律符號學的一些總結
下篇肯尼迪教授的憤怒
一、肯尼迪教授之奇人奇事
二、肯尼迪與哈佛法學院
三、肯尼迪的著作和理論傾向
第五章 政體與法治的內在理論邏輯
一、主題
二、政體與法治的邏輯關系
三、民主憲政與法律至上
四、法治與社會秩序
五、結語
第六章 探尋中國“法治”的意蘊
引言
一、“法治”的三種意義及其內在理論關系
二、從中國古代法治工具主義論到近代法治目的主義論
三、中國法律傳統與西方現代法治的異質性
四、關于中國“法治”的推論以及關于“法治”熱點命題的點評
第七章 社會類型與法治取向
一、引言
二、“親親尊尊”的社會與“德主刑輔”的法律傳統
三、“個人自治”的社會與“法律至上”的法律傳統
四、和諧社會與法治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