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162
- 書名:中國擔保諸問題的解決展望-基于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5)
- 作者:曹士兵
- 出版社:中國法制
- 出版時間:2001年4月
- 入庫時間:2002-5-17
- 定價:28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前 言…………………………………………………………(1)
第一章 總體把握中國擔保法………………………………(1)
第一節 擔保法的復雜性與精通擔保法的重大
意義………………………………………………(1)
一、擔保法的復雜性…………………………………(1)
二、精通擔保法的重大意義……………………………(4)
第二節 擔保法的立法宗旨及其給我們的啟示…………(5)
一、擔保法的立法宗旨…………………………………(5)
二、立法宗旨給我們的啟示……………………………(6)
第三節 區分擔保、反擔保、再擔保、共同擔保………(7)
一、擔保與反擔保………………………………………(7)
二、再擔保……………………………………………(10)
三、共同擔保……………………………………………(10)
第四節 責任法定——擔保法規定的責任類型…………(11)
一、擔保責任……………………………………………(12)
二、賠償責任…………………………………………(14)
第五節 因擔保行為而產生其他責任類型………………(15)
一、違約責任……………………………………………(15)
二、締約過失責任………………………………………(17)
第二章 總 論……………………………………………(18)
第一節 擔保方式的適用范圍……………………………(18)
第二節 擔保的從屬性、付隨性與獨立擔保……………(20)
一、擔保與主債權的基本關系——從屬性和
付隨性………………………………………………(20)
二、擔保與主債權的特殊關系——獨立擔保…………(22)
第三節 擔保無效與擔保人的責任………………………(29)
一、擔保合同自身無效,而主合同仍屬有效
時擔保人的責任……………………………………(30)
二、主合同無效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
的責任……………………………………………(32)
三、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也無效時擔保人
的責任………………………………………………(36)
四、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后的追償權…………………(37)
第四節 對幾種典型無效擔保的處理……………………(40)
一、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提供的擔保………………………………(40)
二、董事、經理違反《公司法》第60條
第3款提供的擔保…………………………………(45)
三、未經批準或登記的對外擔保………………………(53)
四、擔保物權的標的自始不存在的擔保………………(57)
第五節 主合同解除與擔保人的責任……………………(59)
一、擔保人在主合同解除后承擔擔保責任
的要件………………………………………………(60)
二、合同解除后擔保人的責任范圍……………………(61)
第六節 表見行為與擔保人的責任………………………(62)
一、表見代表……………………………………………(63)
二、表見代理……………………………………………(66)
三、不屬于表見行為的典型情況以及蓋章
在表見行為中的作用………………………………(69)
第七節 共同擔保…………………………………………(71)
一、共同保證……………………………………………(72)
二、共同抵押、質押……………………………………(74)
三、混合共同擔保………………………………………(82)
第八節 一般保證人、無效擔保人承擔責任的
前提——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86)
一、“不能清償”這一概念的法律意義…………………(86)
二、“不能清償”給司法實踐帶來的操作
不便…………………………………………………(87)
三、對“不能清償”狀態的理解………………………(88)
第九節 “無條件與不可撤銷”擔保中擔保人
的責任……………………………………………(91)
一、對外擔保中“無條件與不可撤銷”擔保
的效力………………………………………………(91)
二、國內“無條件與不可撤銷”擔保的效力…………(92)
三、國內“無條件與不可撤銷”擔保合同中
擔保人的責任………………………………………(93)
第三章保 證……………………………………………(96)
第一節 保證人的資格……………………………………(96)
一、保證人的基本資格要求——代為清償
的能力………………………………………………(96)
二、提供保證的合格主體和禁止主體…………………(98)
三、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與職能部門作保
證人…………………………………………………(100)
第二節 保證合同的形式…………………………………(104)
一、主從合同的形式…………………………………(104)
二、主從條款的形式……………………………………(104)
三、以保證人身份在主合同上承保的形式……………(105)
四、保證人單方面出具的保證承諾書形式……………(106)
五、口頭保證合同………………………………………(106)
六、安慰函………………………………………………(107)
第三節 最高額保證………………………………………(110)
一、最高額保證的概念和特點…………………………(110)
二、最高額保證的決算期與清償期……………………(111)
三、最高額保證的保證期問……………………………(112)
第四節 保證責任…………………………………………(115)
一、保證責任與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115)
二、兩種特殊保證中的保證責任:對注冊
資金提供保證和保證監督專款專用………………(122)
三、保證責任與債權、債務轉移及主合同
變更…………………………………………………(126)
四、保證責任與保證期間………………………………(132)
五、保證責任與訴訟時效……………………………(140)
六、保證責任與共同擔保………………………………(149)
七、保證責任與以貸還貸………………………………(154)
八、保證人死亡與保證責任……………………………(158)
九、保證人的追償權……………………………………(160)
第五節 保證關系中的欺詐……………………………(162)
一、債權人欺詐保證人…………………………………(162)
二、債務人欺詐保證人…………………………………(164)
三、債權人、債務人惡意串通欺詐保證人……………(166)
四、債務人、保證人共同欺詐債權人…………………(167)
第六節 破產與保證責任…………………………………(170)
一、債權人破產與保證責任……………………………(170)
二、債務人破產與保證責任……………………………(171)
三、保證人破產與保證責任…………………………(174)
第七節 企業出售、改制、分立、合并與保證
責任………………………………………………(176)
一、債務人發生企業出售、改制、分立、合并
情況…………………………………………………(176)
二、保證人發生企業合并、分立、出售、改制
情況…………………………………………………(177)
第四章 抵 押……………………………………………(181)
第一節 抵押合同與抵押權………………………………(181)
一、觀念轉換——區分抵押合同的生效與抵
押權的設立…………………………………………(181)
二、抵押合同不成立、不生效與抵押人責任…………(182)
第二節 抵押物……………………………………………(185)
一、禁止抵押的財產…………………………………(185)
二、限制抵押的財產……………………………………(190)
三、依法可以抵押的財產………………………………(192)
第三節 抵押登記與抵押權的效力………………………(203)
一、登記生效的抵押權…………………………………(204)
二、協議生效的抵押權…………………………………(211)
三、抵押登記的公信力…………………………………(212)
四、抵押權的效力………………………………………(2l 5)
第四節 抵押權的次序…………………………………(220)
一、抵押權與留置權……………………………………(220)
二、抵押權與質權………………………………(221)
三、抵押權與租賃權……………………………………(222)
四、抵押權與抵押權……………………………………(224)
五、抵押權與優先權……………………………………(226)
六、抵押權與非典型擔保………………………………(227)
第五節 抵押物的變動與被擔保債權的變動……………(229)
一、抵押物的變動對抵押權的影響……………………(229)
二、被擔保債權的變動對抵押權的影響………………(237)
第六節 無效抵押與部分無效的抵押……………………(238)
一、抵押權因主債權無效、被撤銷而無效……………(238)
二、抵押權因抵押人主體原因而無效…………………(241)
三、抵押權因抵押財產原因無效………………………(241)
四、以他人之物設定抵押權的無效……………………(242)
五、未經共同共有人同意設定的抵押權無效…………(243)
六、在不存在的抵押物上設定的抵押無效……………(244)
七、因惡意抵押無效……………………………………(244)
八、流質抵押無效………………………………………(247)
九、約定抵押期間的無效………………………………(248)
第七節 抵押權的實行……………………………………(248)
一、實行抵押權的程序…………………………………(248)
二、實行抵押權中的若干實際問題……………………(250)
第八節 抵押權的消滅……………………………………(256)
一、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消滅…………………………(256)
二、抵押權因抵押物的滅失而消滅…………………(257)
三、抵押權因除斥期間屆滿消滅………………………(258)
四、抵押權的實行………………………………………(262)
五、放棄抵押權…………………………………………(262)
六、未經抵押人同意轉讓債務…………………………(262)
第九節 最高額抵押………………………………………(263)
一、最高額抵押存在的意義和功能的保障
——最高額抵押的獨立性………………………(263)
二、最高額抵押的決算…………………………………(265)
三、最高額抵押的變更…………………………………(267)
四、最高額抵押擔保債權的范圍………………………(269)
第三節 權利質權的實現與消滅………………………(316)
一、權利質權的實現…………………………………(316)
二、權利質權的消滅…………………………………(323)
第六章 留 置……………………………………………(325)
第一節 我國法律規定的留置權…………………………(325)
第二節 我國法律規定的留置權的成立要件……………(328)
第三節 留置權的效力……………………………………(333)
第四節 留置權的行使與消滅……………………………(334)
一、留置權的行使………………………………………(334)
二、留置權的消滅……………………………(337)
第七章 定 金……………………………………………(339)
第一節 定金的類型和各類型的運用……………………(339)
一、立約定金……………………………………………(339)
二、成約定金……………………………………………(341)
三、解約定金……………………………………………(343)
第二節 定金的識別………………………………………(345)
一、金錢質的特點與我國《擔保法》的
關系…………………………………………………(346)
二、定金的性質與特點…………………………………(346)
三、識別定金的方法……………………………………(347)
四、其他不屬于定金的金錢質…………………………(349)
第三節 定金的實踐性……………………………………(350)
一、定金合同的實踐性…………………………………(350)
二、定金合同訂立后少交付或多交付定
金的處理……………………………………………(350)
三、定金的限額和超過限額的處理……………………(351)
四、定金合同訂立后不交付定金的處理………………(353)
第四節 定金的處罰條件…………………………………(354)
一、立約定金、成約定金、解約定金的
處罰條件…………………………………………(354)
二、違約定金的處罰條件………………………………(355)
三、免于處罰定金的情形……………………………(359)
第五節 定金與損害賠償、違約金的并罰………………(362)
一、定金與損害賠償的并罰……………………………(362)
二、定金與違約金的并罰………………………………(363)
第八章 擔保糾紛案件的訴訟程序與法律適用……………(365)
第一節 擔保糾紛案件的訴訟程序……………(365)
一、一般保證糾紛案件…………………………………(365)
二、連帶保證糾紛案件…………………………………(368)
三、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糾紛案件……………………(369)
四、債務人起訴債權人的糾紛案件……………………(372)
五、物的擔保糾紛案件…………………………………(373)
六、保證與多個物的擔保并存的擔保訴訟
案件…………………………………………………(376)
第二節 擔保糾紛案件的管轄……………………………(377)
一、債權人單獨起訴債務人或擔保人可以
單獨作為被告的案件的管轄………………………(377)
二、債權人一并起訴債務人和擔保人或債
務人與擔保人必須作為共同被告的
案件的管轄…………………………………………(378)
三、主從合同協議管轄條款選擇法院不一
樣時管轄的確定……………………………………(379)
第三節 訴訟與執行中的擔保……………………………(380)
第四節 擔保糾紛案件審理的法律適用…………………(382)
一、擔保法施行以前發生的擔保行為如何
適用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383)
二、擔保法施行以后發生的擔保行為如何
適用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384)
三、不再適用的有關擔保問題的司法解釋……………(385)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387)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
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