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82677
- 書名:.面向行政任務的聽證程序構造
- 作者:石肖雪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9年9月
- 入庫時間:2019-10-22
- 定價:58
圖書內容簡介
《面向行政任務的聽證程序構造》旨在回答的一個問題是:在行政任務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背景之下,何種聽證程序的架構,更有利于行政任務目的的實現。通過對現有行政聽證制度的梳理可以發現,脫胎于英美法國家抗辯式庭審過程的聽證程序,在被移植于行政過程時出現了適用上的困境。“司法型”聽證程序所營造的“正式化”陷阱,束縛了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也難以和行政任務的多樣化需求相匹配。為此,需要脫去行政聽證程序的“司法化”枷鎖,將聽證還原到以“意見交換”為主要內容的溝通過程。
圖書目錄
目錄
序言
第一章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現狀
(一)行政程序的功能與價值研究
(二)我國行政聽證制度研究現狀
三、研究方法
(一)現有制度的實證分析
(二)文獻梳理及規范分析
(三)國內外制度理論與實踐的比較分析
四、基本命題與整體架構
第二章歷史梳理:“司法型”聽證的“正式化”陷阱
一、域外行政聽證制度
(一)美國行政聽證制度
(二)英國行政聽證制度
(三)日本行政聽證制度
(四)德國行政聽證制度
二、我國行政聽證制度
(一)地方行政程序規范中的聽證程序
(二)行政行為類型化基礎上的聽證程序
三、現有行政聽證程序的適用困境
(一)聽證程序的形式來源:抗辯式庭審過程
(二)“司法型”=“正式化”?
第三章作為溝通過程的行政聽證程序
一、聽證的目的:以溝通實現行政過程的正當性
(一)行政權正當性的參與模式
(二)行政過程中的交往理性
(三)聽證程序理性證成的限度
二、聽證概念的去“司法化”
(一)外延:三個層面上的聽證
(二)內涵:聽證程序以“意見交換”為基本內容
三、聽證程序的構成:基礎性構成與功能性構成
(一)行政聽證程序的構成要件
(二)基礎性構成:最精簡的溝通過程
(三)功能性構成:形成不同的溝通類型
第四章行政聽證理想類型:個案裁決—政策形成
一、理想類型分析方法
二、行政聽證理想類型的提出
(一)行政聽證理想類型產生的現實背景
(二)行政聽證理想類型的基本含義
三、作為理想類型的兩種溝通過程
(一)溝通目的:互利互惠與共同目標
(二)主體地位:消極防御—積極形成
(三)互動方式:對抗型—協調型
(四)溝通結構:一元封閉—多元開放
第五章個案裁決型聽證程序的構造
一、程序主體
(一)聽證人:中立性兼顧專業性
(二)參加人:利害關系性為主
二、程序過程:兩方對抗
(一)信息提供
(二)意見交換
(三)信息反饋
三、程序效力:強拘束力
(一)聽證案卷的強拘束力
(二)聽證報告拘束力的有限性
(三)程序重開問題
四、程序公開:有條件的可不公開
第六章政策形成型聽證程序的構造
一、程序主體
(一)聽證人:專業性兼顧中立性
(二)行政機關作為政策草案制定者
(三)參加人:以代表性為主
二、程序過程:多方協調
(一)信息提供
(二)意見交換
(三)信息反饋
三、程序效力:弱拘束力
(一)聽證程序的弱拘束力
(二)聽證程序與其他論證方法的銜接
(三)程序重開問題
四、程序公開:應當公開
(一)聽證議題和會議信息公布
(二)聽證過程公開
(三)聽證結果公示
第七章重新審視經驗狀態下的行政聽證程序
一、理想類型與經驗類型
(一)理想類型與行政行為型分類
(二)理想類型與行政執法—行政決策型分類
(三)理想類型與正式—非正式型分類
二、理想類型的經驗范例及其變形
(一)個案裁決型聽證及其變形
(二)政策形成型聽證及其變形
三、理想類型分析視角下的混合類型:以規劃許可相關程序為例
(一)案例基本情況梳理
(二)規劃許可程序中的“公地悲劇”
(三)一種可行的解困方法:德國計劃確定程序
四、從司法審查面向到行政過程面向
(一)回眸:走出行政行為形式論的困局
(二)展望:邁向積極的非形式主義路徑
第八章結論:作為一個分析框架的行政聽證理想類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