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8042
- 書名:刑法總論講義(第七版)
- 作者:前田雅英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24年10月
- 入庫時間:2024-11-25
- 定價:99
圖書內容簡介
《刑法總論講義》集中、全面地闡述了日本著名刑法學者前田雅英的理論觀點,第七版則更直率地呈現出前田教授的個人色彩。比起構建理論體系,“前田說”更加重視提煉判例中的法理規則,所以“前田說”除了在學界特色鮮明、獨具一格之外,對日本的刑事司法實務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書嚴格挑選出最重要的理論話題,對應近年來的法律修正,網羅新近的日本刑法判例與學說,用平實的語言及豐富的圖表使讀者能夠迅速掌握刑法學的基本論點,培養以具體事實為前提、依靠自己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立足實質犯罪論,強調“國民規范意識”,基于最新的犯罪形勢與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尊重裁判所的判斷,試圖擺脫以往支配學界的“德國型”刑法理論的束縛,展開裁判員裁判制度下的“日本式”刑法解釋。
圖書目錄
"中譯本序 ………………………………………………………… i
致中國讀者 ……………………………………………………… v
序………………………………………………………………… vii
略縮語表 ………………………………………………………… ix
序 章 刑罰與犯罪的基本思考方法 ……………………… 001
1 犯罪與刑法 ……………………………………………… 002
(1) 犯罪、刑罰與刑法 (2) 刑法(刑罰)的作用
(3) 刑罰論的基礎———報應刑與目的刑
2 刑法學———刑罰理論與犯罪理論 ……………………… 006
(1) 刑法理論與刑法學
(2) 日本近代刑法學的成立———西歐刑法學的引入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刑法學的演變
(4) 現代的刑罰理論
(5) 現代的犯罪理論———從形式犯罪論到實質犯罪論
第一章 犯罪論的基本構造 …………………………………… 021
1 犯罪論體系 ……………………………………………… 022
(1) 該當構成要件、違法且有責的行為 (2) 犯罪論的機能
2 對構成要件的理解 ……………………………………… 026
(1) 形式的構成要件概念與實質的構成要件概念
(2) 構成要件的作用
3 違法性的思考方法 ……………………………………… 027
(1) 違法性的客觀性
(2) 刑法上的(可罰的)違法性與實質違法論
(3) 違法性的具體判斷
4 責任要素與構成要件 …………………………………… 034
(1) 責任主義 (2) 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5 構成要件與阻卻事由 …………………………………… 036
第二章 客觀的構成要件 ……………………………………… 039
第一節 客觀構成要件的構造 ……………………………………… 040
1 構成要件與違法性 ……………………………………… 040
2 客觀構成要件的要素 …………………………………… 041
(1) 結果與實行行為 (2) 主體 (3) 客體
第二節 構成要件解釋與罪刑法定主義 …………………………… 047
1 罪刑法定主義 …………………………………………… 047
(1) 兩個原理 (2) 法律主義 (3) 明確性理論
2 罪刑法定主義與適正程序 ……………………………… 051
(1) 處罰規定的違憲性 (2) 合憲性限制解釋
(3) 實質的構成要件解釋與禁止類推解釋
(4) 日本刑法解釋的特色
3 禁止事后法———刑法的時間效力 ……………………… 058
(1) 刑罰的變更 (2) 刑罰的廢止
4 刑法的效力 ……………………………………………… 062
(1) 刑法的空間效力 (2) 刑法的對人效力
第三節 結果 ………………………………………………………… 067
1 構成要件結果 …………………………………………… 067
(1) 結果與危險性 (2) 結果與實行行為
2 值得處罰的結果與輕微性 ……………………………… 068
(1) 輕微的結果與危險性
(2) 被害人的同意、承諾與構成要件該當性
第四節 實行行為 …………………………………………………… 072
1 刑法上的行為概念 ……………………………………… 072
(1) 裸的行為論 (2) 實行行為概念的重要性
2 實行行為性的具體判斷 ………………………………… 073
(1) 實行行為與故意 (2) 實行行為的始點與終點
3 間接正犯 ………………………………………………… 078
(1) 工具性 (2) 間接正犯的各種類型
第五節 不作為犯 …………………………………………………… 084
1 概說 ……………………………………………………… 084
2 不作為的實行行為 ……………………………………… 085
(1) 不作為的實行行為與作為義務 (2) 作為義務的具體內容
(3) 結果回避可能性
第六節 未遂 ………………………………………………………… 092
1 未遂處罰 ………………………………………………… 092
(1) 未遂犯 (2) 預備與陰謀
2 實行的著手 ……………………………………………… 095
(1) 主觀說與客觀說 (2) 著手時期的實質理解
(3) 間接正犯的著手時期
3 不能犯 …………………………………………………… 100
(1) 不能犯的含義 (2) 不能犯的學說 (3) 具體判斷
4 中止犯 …………………………………………………… 106
(1) 中止犯的含義 (2) “基于自己的意思”———自動性
(3) 犯罪的中止與防止結果發生的努力 (4) 預備與中止犯
第七節 因果關系 …………………………………………………… 115
1 客觀上的歸責———因果關系 …………………………… 115
(1) 刑法中因果關系的含義 (2) 條件關系
2 因果關系論的發展 ……………………………………… 117
(1) 條件說 (2) 相當因果關系說
3 新的因果關系論 ………………………………………… 120
(1) 從行為時的相當性到事后的綜合判斷
(2) 并發或介入事項與危險實現的判斷構造
(3) 因果關系有爭議的具體類型
(4) 行為的介入與實行行為的一體性
第三章 主觀的構成要件 ……………………………………… 133
第一節 責任主義 …………………………………………………… 134
(1) 責任主義與道義責任論
(2) 國民的規范意識與非難可能性的內涵
第二節 故意 ………………………………………………………… 139
1 概說 ……………………………………………………… 139
(1) 處罰故意的原則 (2) 故意的種類
2 故意與違法性意識 ……………………………………… 144
(1) 故意與錯誤 (2) 判例中的故意概念與違法性意識
(3) 有關法律認識錯誤的學說
3 成立故意時必要的事實認識 …………………………… 154
(1) 構成要件的認識 (2) 意義的認識與違法性的意識
(3) 違法阻卻事由的認識
4 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 …………………………………… 166
(1) 犯罪事實的認識與事實認識錯誤
(2) 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 (3) 因果關系的錯誤
5 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 …………………………………… 172
(1) 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的含義 (2) 法定符合說
(3) 故意犯的成立范圍
第三節 過失 ………………………………………………………… 178
1 對過失犯的理解變遷 …………………………………… 178
(1) 傳統的過失論 (2) 過失論的發展
2 過失犯的客觀構成要件 ………………………………… 184
(1) 過失犯的構成要件 (2) 過失犯的實行行為
(3) 信賴原則 (4) 監督過失 (5) 過失犯的因果關系
3 作為責任要素的過失 …………………………………… 192
(1) 預見可能性 (2) 預見可能性的對象
(3) 預見可能性的程度
第四章 違法阻卻事由 …………………………………………… 199
第一節 正當化的基本原理 ………………………………………… 200
(1) 構成要件該當性與違法阻卻事由
(2) 實質違法阻卻判斷的構造
(3) 可罰的違法性與實質的違法性
第二節 正當業務行為 ……………………………………………… 205
1 法令行為 ………………………………………………… 205
2 業務行為 ………………………………………………… 209
(1) 治療(醫療)行為 (2) 運動行為
(3) 刺探、泄漏秘密與業務行為
3 其他正當行為 …………………………………………… 214
(1) 被害人同意 (2) 推定的同意 (3) 安樂死
第三節 正當防衛 …………………………………………………… 219
1 概說 ……………………………………………………… 219
2 急迫性 …………………………………………………… 221
(1) 含義 (2) 預見侵害與急迫性
(3) 積極的加害意思與急迫性 (4) 自招侵害
3 不正的侵害 ……………………………………………… 230
(1) “不正”的含義 (2) 對物防衛
4 為了防衛的行為 ………………………………………… 232
(1) 防衛行為的意思 (2) 防衛行為及其個數
(3) 防衛意思的內容
5 不得已而實施的行為 …………………………………… 238
(1) 相當性 (2) 防衛過當
6 《盜犯等防止法》與正當防衛 …………………………… 245
第四節 緊急避險 …………………………………………………… 247
1 緊急避險的含義 ………………………………………… 247
2 緊急避險的要件 ………………………………………… 248
(1) 現實危難與法益權衡 (2) 補充性
第五節 過失犯的違法阻卻事由 …………………………………… 254
第五章 責任阻卻事由 …………………………………………… 257
第一節 責任的阻卻 ………………………………………………… 258
期待可能性…………………………………………………… 258
第二節 責任能力 …………………………………………………… 261
1 無責任能力、限制責任能力 ……………………………… 261
(1) 責任能力的含義 (2) 責任能力與精神醫學
(3) 心神喪失、心神耗弱 (4) 未達刑事責任年齡
2 責任能力的存在時期———原因自由行為理論…………… 268
(1) 實行行為與責任能力的同時存在
(2) “同時存在原則”的修正 (3) 限制責任能力的情形
第三節 正當化事由的錯誤 ………………………………………… 274
1 假想防衛(避險) ………………………………………… 274
2 假想防衛(避險)過當 …………………………………… 276
(1) 假想與過當———故意犯的成否 (2) 第 36 條第 2 款的適用
第六章 共犯 ………………………………………………………… 281
第一節 共犯與正犯 ………………………………………………… 282
1 共犯處罰的含義 ………………………………………… 282
(1) 正犯與共犯 (2) 正犯與共犯的區分
(3) 共犯與共同正犯的處罰根據
2 共犯的原理與共同正犯的原理 ………………………… 286
(1) 從屬性說與獨立性說 (2) 犯罪共同說與行為共同說
(3) 要素從屬性與共同的射程
3 共犯與身份 ……………………………………………… 292
(1) 身份的含義 (2) 第 65 條第 1 款與第 2 款的關系
(3) 第 65 條第 1 款的解釋 (4) 第 65 條第 2 款的解釋
第二節 共同正犯 …………………………………………………… 299
1 共同正犯的基本構造 …………………………………… 299
(1) 部分行為全部責任 (2) 共同實行與意思聯絡
(3) 共謀共同正犯
2 共同正犯的本質與射程 ………………………………… 305
(1) 行為共同與犯罪共同 (2) 共同正犯的過剩與共同的射程
(3) 共同正犯與正當化事由
3 承繼的共同正犯 ………………………………………… 310
(1) 承繼的共犯的含義 (2) 承繼的共同正犯的具體成立范圍
4 共同正犯的脫離 ………………………………………… 317
(1) 共同關系的脫離或共犯關系的消解 (2) 共犯與中止
5 不作為與共同正犯 ……………………………………… 321
(1) 不作為與共犯 (2) 不作為的共同正犯
6 過失的共同正犯 ………………………………………… 322
(1) 學說對立 (2) 共同過失
第三節 狹義的共犯 ………………………………………………… 326
1 教唆犯 …………………………………………………… 326
(1) 教唆的含義 (2) 教唆的故意與未遂的教唆
(3) 教唆與錯誤
2 幫助犯 …………………………………………………… 331
(1) 幫助的類型性 (2) 幫助的因果性
(3) 不作為與幫助 (4) 共同正犯與幫助犯的區別
第七章 罪數論……………………………………………………… 339
1 罪數論的含義 …………………………………………… 340
2 一罪———單純一罪與評價上一罪 ……………………… 340
(1) 單純一罪 (2) 法條競合 (3) 包括一罪
3 科刑上一罪 ……………………………………………… 346
(1) 科刑上一罪的處斷 (2) 想象競合(一行為數法)
(3) 牽連犯
4 并合罪 …………………………………………………… 350
第八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 353
1 當今的刑罰 ……………………………………………… 354
2 刑罰的適用 ……………………………………………… 355
(1) 處斷刑的量定 (2) 刑罰的量定 (3) 緩刑
3 刑罰的執行 ……………………………………………… 363
(1) 死刑 (2) 自由刑 (3) 財產刑
(4) 刑罰權的消滅
譯者后記 …………………………………………………………………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