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二)太行山生態文化旅游區:涉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加快保定、石家莊、安陽、鶴壁、新鄉、焦作、忻州、太原、陽泉、晉中、長治等旅游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設。積極推動特色旅游小鎮建設,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建設全國知名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武陵山生態文化旅游區:涉及湖北、湖南、重慶、貴州4省市。積極推進黔江、恩施、吉首、張家界、懷化、銅仁、遵義等建設中心旅游城市。加快核心旅游區的轉型升級和新旅游區的規劃建設。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跨區域精品旅游線路組織,推進民族文化旅游發展,建設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長江三峽山水人文旅游區:涉及湖北、重慶2省市。完善重慶、宜昌等城市旅游功能,推進長江游輪旅游提檔升級,推動旅游業與庫區移民搬遷和經濟轉型緊密結合,實現三峽旅游的水陸聯動,全面提升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整體水平。
(五)大別山紅色旅游區:涉及安徽、河南、湖北3省。全面提升紅色旅游發展水平,積極推動黃岡、信陽、六安、安慶、隨州、駐馬店等核心旅游城市建設。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推進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積極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建設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
(六)羅霄山紅色旅游區:涉及江西、湖南2省。建設以贛州、井岡山、瑞金和吉安為核心的支點旅游城市。發揮井岡山旅游區引領作用,做大做強紅色旅游。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建設紅色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七)烏蒙山民族文化旅游區:涉及云南、貴州2省。建設畢節、遵義和赤水等重要旅游中心城市,推進旅游區(點)的開發建設,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設全國知名的民族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八)秦巴山區生態文化旅游區:涉及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甘肅6省市。強化西安旅游樞紐地位,統籌寶雞、渭南、天水、漢中、安康、商洛、隴南、十堰等城市集散功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核心旅游區產業空間集聚。完善秦嶺南北通道交通和自駕車旅游廊道體系,建設全球知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
(九)長白山森林生態旅游區:以延邊和長白山等為依托,形成長白山旅游產業功能區。推進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建設森林生態旅游和冰雪旅游目的地。
(十)大小興安嶺森林生態旅游區:涉及內蒙古、黑龍江2省區。全面提升塔河、漠河、黑河、鶴崗、伊春等城市旅游功能。大力開發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和溫泉度假旅游產品,推動旅游業與林區生態保護、林業轉型融合,建設全國著名的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
(十一)中原文化旅游區:包括河南豫中、陜西關中、山西晉中地區。以西安、鄭州、太原為中心,積極推進晉中、運城、洛陽、開封、渭南、寶雞等城市文化旅游水平。推動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旅游綜合體發展,建設世界著名的華夏文明旅游目的地。
(十二)海峽西岸旅游區:涉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4省。提升福州、廈門、寧德、泉州、溫州、汕頭等城市旅游業國際化發展水平。推進平潭綜合試驗區旅游開放開發,創新兩岸旅游合作模式,共同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
(十三)南海海洋文化旅游區:以海口、三亞、三沙為核心,積極推進南海旅游開放開發,建設全球著名的國際海洋度假旅游目的地。
(十四)北部灣海洋文化旅游區:涉及廣西、海南2省區。以廣西濱海特色旅游城市為引領,推進國際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推進邊境旅游合作示范區建設,促進與東盟國家的旅游合作,建設國際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和國際區域旅游合作典范區。
(十五)六盤山生態文化旅游區:涉及陜西、甘肅、青海、寧夏4省區。加大旅游區開發建設力度,推動核心旅游區轉型升級。發展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公共服務,建設我國西部重要的山地生態旅游目的地。
(十六)祁連山生態文化旅游區:涉及甘肅、青海2省。以旅游資源保護為基礎,推動祁連山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完善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德令哈、西寧等城市旅游功能,建設全國著名的自駕車戶外旅游基地和特種旅游目的地。
(十七)南嶺森林生態文化旅游區:完善桂林、永州、賀州、郴州、清遠、韶關、贛州等城市旅游功能,推進旅游集散基地和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推進跨區域自駕車旅游廊道建設。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建設區域性生態旅游度假目的地。
(十八)塔里木河沙漠文化旅游區:以喀什、阿克蘇、和田等城市為支點,推進重點旅游區開發建設與提檔升級。發展特種旅游、生態旅游和民族風情旅游,推動南疆自駕車旅游廊道規劃建設,建設國際著名的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九)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區:涉及廣西、貴州、云南3省區。加強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全面提升旅游可進入性。提升紅色旅游目的地建設水平,加快民族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推動自駕車旅游廊道建設,建設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區。
(二十)浙皖閩贛生態旅游協作區:涉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4省。以黃山、上饒和杭州為中心,推進池州、安慶、宣城、三明、景德鎮、衢州等城市旅游協同發展。推進旅游區產業集聚,加快推進華東世界遺產風景道建設。推進區域旅游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國際一流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
三、打造國家精品旅游帶
遵循景觀延續性、文化完整性、市場品牌性和產業集聚性原則,依托線性的江、河、山等自然文化廊道和交通通道,串聯重點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功能區。重點打造絲綢之路旅游帶、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黃河華夏文明旅游帶、長城生態文化旅游帶、京杭運河文化旅游帶、長征紅色記憶旅游帶、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帶、青藏鐵路旅游帶、藏羌彝文化旅游帶、茶馬古道生態文化旅游帶等10條國家精品旅游帶。(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文化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文物局等)
四、重點建設國家旅游風景道
以國家等級交通線網為基礎,加強沿線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和風情小鎮、特色村寨、汽車營地、綠道系統等規劃建設,完善游憩與交通服務設施,實施國家旅游風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
專欄8 國家旅游風景道布局
(一)川藏公路風景道(四川成都、雅安、康定、巴塘—西藏林芝、拉薩)
(二)大巴山風景道(陜西西安、安康—四川達州、廣安—重慶)
(三)大別山風景道(湖北大悟、紅安、麻城、羅田、英山—安徽岳西、霍山、六安)
(四)大興安嶺風景道(內蒙古阿爾山、呼倫貝爾—黑龍江加格達奇、漠河)
(五)大運河風景道(浙江寧波、紹興、杭州、湖州、嘉興—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宿遷)
(六)滇川風景道(云南楚雄—四川攀枝花、涼山、雅安、樂山)
(七)滇桂粵邊海風景道(云南富寧—廣西靖西、崇左、欽州、北海—廣東湛江)
(八)東北邊境風景道(遼寧丹東—吉林集安、長白山、延吉、琿春—黑龍江綏芬河)
(九)東北林海雪原風景道(吉林省吉林市、敦化—黑龍江牡丹江、雞西)
(十)東南沿海風景道(浙江杭州、寧波、臺州、溫州—福建福州、廈門—廣東汕頭、深圳、湛江—廣西北海)
(十一)海南環島風景道(海南海口—東方—三亞—瓊海—海口)
(十二)賀蘭山六盤山風景道(寧夏賀蘭山、沙坡頭、六盤山,內蒙古月亮湖)
(十三)華東世界遺產風景道(安徽九華山、黃山—浙江開化錢江源、江郎山—江西上饒—福建武夷山、屏南白水洋)
(十四)黃土高原風景道(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延安、銅川、西安)
(十五)羅霄山南嶺風景道(湖南株洲—江西井岡山、贛州—廣東韶關)
(十六)內蒙古東部風景道(內蒙古阿爾山—呼倫貝爾)
(十七)祁連山風景道(青海門源、祁連—甘肅民樂、張掖)
(十八)青海三江源風景道(青海西寧、海北、海南、果洛、玉樹)
(十九)太行山風景道(河北石家莊、邢臺、邯鄲—河南安陽、新鄉、焦作—山西晉城、長治)
(二十)天山世界遺產風景道(新疆霍城、鞏留、新源、特克斯、和靜)
(二十一)烏江風景道(重慶武隆、彭水、酉陽—貴州遵義、貴陽、銅仁)
(二十二)西江風景道(貴州興義—廣西百色、柳州、荔浦、梧州—廣東封開、德慶、肇慶)
(二十三)香格里拉風景道(云南麗江、迪慶—四川稻城—西藏昌都)
(二十四)武陵山風景道(湖北神農架、恩施—湖南湘西—貴州銅仁、遵義、黔東南)
(二十五)長江三峽風景道(重慶長壽—湖北神農架、宜昌)
五、推進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
依托特色旅游資源,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滿足大眾化、多樣化、特色化旅游市場需求。(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國家文物局等)
專欄9 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
(一)山岳旅游目的地:安徽黃山、山東泰山、四川九寨溝、湖南張家界、吉林長白山、福建武夷山、陜西華山、廣東韶關丹霞山、江西三清山等。
(二)海島旅游目的地:廣西潿洲島,山東長島,浙江舟山群島,福建湄洲島、鼓浪嶼島、平潭島,廣東海陵島,海南西沙群島,遼寧大小長山島等。
(三)湖泊旅游目的地:浙江千島湖、青海青海湖、云南瀘沽湖、黑龍江五大連池、江蘇太湖、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山東微山湖、云南撫仙湖、西藏納木錯等。
(四)濕地旅游目的地:云南普達措、山東東營黃河口濕地、黑龍江齊齊哈爾扎龍濕地、江蘇鹽城濕地、西藏拉魯濕地、遼寧盤錦紅海灘濕地、內蒙古額爾古納濕地、吉林通榆向海濕地等。
(五)草原旅游目的地:新疆那拉提、喀拉峻、巴音布魯克,內蒙古呼倫貝爾、烏蘭布統、鄂爾多斯蘇泊罕,甘肅甘南瑪曲,河北張北等。
(六)沙漠旅游目的地:甘肅敦煌,寧夏沙坡頭,內蒙古響沙灣、巴丹吉林、阿拉善騰格里、庫布齊,新疆喀什達瓦昆、塔里木,陜西毛烏素等。
(七)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安徽皖南,福建永定、南靖,廣東開平,江西婺源,山西平遙,四川閬中,江蘇周莊、同里,浙江烏鎮、南潯、西塘等。
(八)民俗風情旅游目的地:貴州黔東南,湖南湘西,新疆喀什,重慶黔江,四川阿壩、甘孜、涼山,云南西雙版納,吉林延邊等。
第二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一、大力推進“廁所革命”
加強政策引導、標準規范、技術創新、典型示范,持續推進旅游“廁所革命”。重點抓好鄉村旅游廁所整體改造,著力推進高寒、缺水地區廁所技術革新,鼓勵大中型企業、社會組織援建中西部旅游廁所,倡導以商建廁、以商管廁、以商養廁。推進廁所無障礙化。積極倡導文明如廁。“十三五”期間,新建、改擴建10萬座旅游廁所,主要旅游景區、旅游場所、旅游線路和鄉村旅游點的廁所全部達到A級標準,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中西部地區旅游廁所建設難題得到初步解決。(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殘聯)
二、加強旅游交通建設
做好旅游交通發展頂層設計。制定促進旅游交通發展的意見,完善旅游交通布局。推動旅游交通大數據應用,建立旅游大數據和交通大數據的共享平臺和機制。(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
改善旅游通達條件。推進重要交通干線連接景區的道路建設,加強城市與景區之間交通設施建設和交通組織,實現從機場、車站、客運碼頭到主要景區交通無縫銜接。支持大型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紅色旅游區等建設連通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的公路支線。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實現4A級以上景區均有一條高等級公路連接。(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
推進鄉村旅游公路建設。提高鄉村旅游重點村道路建設等級,重點解決道路養護等問題,推進鄉村旅游公路和旅游標識標牌體系建設。加強旅游扶貧重點村通村旅游公路建設。(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優化旅游航空布局。加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支線機場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支線機場。增加重點旅游城市至主要客源地直航航線航班,優化旅游旺季航班配置。加強重點旅游區的通用機場建設。(中國民航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
提升鐵路旅游客運能力。推動高鐵旅游經濟圈發展。加大跨區域旅游區、重點旅游經濟帶內鐵路建設力度。根據旅游業發展實際需求,優化配置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列車班次。增開特色旅游專列,提升旅游專列服務水準,全面提升鐵路旅游客運能力。發展國際鐵路旅游。(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國家鐵路局)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加強旅游集散體系建設,形成便捷、舒適、高效的集散中心體系。完善旅游咨詢中心體系,旅游咨詢中心覆蓋城市主要旅游中心區、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游區以及機場、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商業步行街區等。完善旅游觀光巴士體系,全國省會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至少開通1條旅游觀光巴士線路。完善旅游交通標識體系,完成3A級以上景區在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沿線標識設置,完成鄉村旅游點等在公路沿線標識設置。完善旅游綠道體系,建設完成20條跨省(區、市)旅游綠道,總里程達5000公里以上,全國重點旅游城市至少建成一條自行車休閑綠道。推進殘疾人、老年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全國老齡委、中國殘聯)
第三節 提升旅游要素水平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一、提升餐飲業發展品質
弘揚中華餐飲文化,開發中國文化型傳統菜品,支持文化餐飲“申遺”工作。深入挖掘民間傳統小吃,推出金牌小吃,打造特色餐飲品牌,促進民間烹飪技術交流與創新。推動形成有競爭力的餐飲品牌和企業集團,鼓勵中餐企業“走出去”。(商務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旅游局)
二、構建新型住宿業
推進結構優化、品牌打造和服務提升,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住宿品牌,推進住宿企業連鎖化、網絡化、集團化發展。適度控制高星級酒店規模,支持經濟型酒店發展。鼓勵發展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帳篷酒店、民宿等新型住宿業態。(商務部、工商總局、國家旅游局)
三、優化旅行社業
鼓勵在線旅游企業進行全產業鏈運營,提高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水平。推動傳統旅行社轉型發展,鼓勵有實力的旅行社跨省(區、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旅行社服務網絡進社區、進農村。(國家旅游局、商務部)
四、積極發展旅游購物
實施中國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加強對老字號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傳,加大對旅游商品商標、專利的保護力度。構建旅游商品生產標準和認證體系,規范旅游商品流通體系。在機場、高鐵車站、郵輪碼頭、旅游服務中心、重點旅游景區等地,設置特色旅游商品購物區。(國家旅游局、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五、推動娛樂業健康發展
推廣“景區+游樂”、“景區+劇場”、“景區+演藝”等景區娛樂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娛樂企業發展。有序引進國際主題游樂品牌,推動本土主題游樂企業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提升主題公園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品質高、信譽好的品牌主題公園。(國家旅游局、科技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
第五章 綠色發展 提升旅游生態文明價值
第一節 倡導綠色旅游消費
踐行綠色旅游消費觀念,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方式,發布綠色旅游消費指南。鼓勵酒店實施客房價格與水電、低值易耗品消費量掛鉤,逐步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導旅游者低碳出行,鼓勵旅游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拼車出行。提高節能環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廣公共交通、騎行或徒步等綠色生態出行方式。(國家旅游局、中央文明辦、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
第二節 實施綠色旅游開發
推動綠色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開展綠色旅游景區建設,“十三五”期間,創建500家生態文明旅游景區。4A級以上旅游景區全部建成生態停車場,所有新修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廁所實現生態化。(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
實施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加大生態資源富集區基礎設施和生態旅游設施建設力度,推動生態旅游協作區、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建設,提升生態旅游示范區發展水平。以水利風景區為重點,推出一批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品位較高的水利生態景區和旅游產品。(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國家旅游局等)
拓展森林旅游發展空間,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國有林場等為重點,完善森林旅游產品和設施,推出一批具備森林游憩、療養、教育等功能的森林體驗基地和森林養生基地。鼓勵發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鎮”,助推精準扶貧。加強森林旅游公益宣傳,鼓勵舉辦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國家林業局、國家旅游局等)
加大對能源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修復等重大生態旅游技術的研發和支持力度。推進生態旅游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推進旅游產業生態化、低碳化發展。推廣運用廁所處理先進技術,開展以無害化處理為核心的全球人居示范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
第三節 加強旅游環境保護
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方針,對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開發活動進行分類指導。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約束作用,規范旅游開發行為。(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
推進旅游業節能減排。加強旅游企業用能計量管理,組織實施旅游業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項目。實施旅游能效提升計劃,降低資源消耗強度。開展旅游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推廣節能節水產品和技術,對酒店飯店、景點景區、鄉村客棧等建筑進行節能和供熱計量改造,建設節水型景區、酒店和旅游村鎮。(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質檢總局)
第四節 創新綠色發展機制
實施綠色認證制度。建立健全以綠色景區、綠色飯店、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為核心的綠色旅游標準體系,推行綠色旅游產品、綠色旅游企業認證制度,統一綠色旅游認證標識,開展綠色發展教育培訓,引導企業執行綠色標準。(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
建立旅游環境監測預警機制。對資源消耗和環境容量達到最大承載力的旅游景區,實行預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完善旅游預約制度,建立景區游客流量控制與環境容量聯動機制。(環境保護部、國家旅游局等)
健全綠色發展監管制度。在生態保護區和生態脆弱區,對旅游項目實施類型限制、空間規制和強度管制,對生態旅游區實施生態環境審計和問責制度,完善旅游開發利用規劃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
第五節 加強宣傳教育
開展綠色旅游公益宣傳,推出綠色旅游形象大使。加強綠色旅游教育和培訓工作,制定綠色消費獎勵措施,引導全行業、全社會樹立綠色旅游價值觀,形成綠色消費自覺。(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
第六章 開放合作 構建旅游開放新格局
第一節 實施旅游外交戰略
一、開展“一帶一路”國際旅游合作
推動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部長會議機制。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旅游合作機制。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證便利化,推動航權開放、證照互認、車輛救援、旅游保險等合作。加強與沿線國家旅游投資互惠合作,推動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游合作,聯合打造國際旅游精品線路,提升“一帶一路”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國家旅游局、中央宣傳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民航局等)
二、拓展與重點國家旅游交流
推動大國旅游合作向縱深發展,深化與周邊國家旅游市場、產品、信息、服務融合發展,加強與中東歐國家旅游合作,擴大與傳統友好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旅游交流,推動與相關國家城市締結國際旅游伙伴城市。(國家旅游局、外交部、公安部)
三、創新完善旅游合作機制
完善雙多邊旅游對話機制,推動建立更多合作平臺,倡導成立國際旅游城市推廣聯盟,引領國際旅游合作。支持旅游行業組織、旅游企業參與國際旅游交流,形成工作合力。推進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跨境旅游合作區、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開發具有邊境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區和線路。(國家旅游局、外交部、國家民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
第二節 大力提振入境旅游
實施中國旅游國際競爭力提升計劃。統籌優化入境旅游政策,推進入境旅游簽證、通關便利化,研究制定外國人來華郵輪旅游、自駕游便利化政策。依法擴大符合條件的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范圍,提升購物退稅網絡服務水平,開發過境配套旅游產品。完善入境旅游公共服務和商業接待體系,提升入境旅游服務品質。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促進入境旅游發展方面的先行先試作用。(國家旅游局、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
完善旅游推廣體系,塑造“美麗中國”形象。加強旅游、外宣合作,健全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以及部門間聯動的旅游宣傳推廣體系,發揮專業機構市場推廣優勢。實施入境旅游品牌戰略,推出一批入境旅游品牌和線路。調整優化中國旅游駐外辦事處職能,適時在巴西、南非等地設立旅游辦事機構。實施中國旅游網絡營銷工程、海外公眾旅游宣傳推廣工程,促進入境旅游持續穩定增長。(國家旅游局、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外交部、文化部)
第三節 深化與港澳臺旅游合作
一、支持港澳地區旅游發展
創新粵港澳區域旅游合作協調機制,推進便利化建設和一體化發展。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合作,發揮粵港澳對接廣西、福建等內地沿海省份的重要節點作用,開發一程多站旅游線路。支持香港建設多元旅游平臺。推動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建設,支持澳門會展業發展,支持澳門舉辦世界旅游經濟論壇。推動粵澳、閩澳聯合開發海上絲綢之路旅游產品,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國家旅游局、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務院港澳辦等)
二、深化對臺旅游交流
鞏固旅游在兩岸人員交往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旅游在增進兩岸同胞情感、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健康有序發展,提升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品質、安全保障水平等。推進兩岸鄉村旅游、郵輪旅游、旅游文創等領域合作。支持平潭國際旅游島、福州新區、江蘇昆山等建設成為兩岸旅游產業合作示范區。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與臺灣、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區域旅游合作。支持環海峽旅游圈建設。(國務院臺辦、公安部、商務部、國家旅游局)
三、擴大旅游對港澳臺開放
依托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對港澳臺旅游先行先試。探索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涉旅政策措施相互延伸。推進郵輪游艇旅游合作發展,支持香港郵輪母港建設和粵澳游艇自由行。加強與港澳臺青少年的游學交流,定期組織港澳臺青少年赴內地(大陸)開展游學活動。(國家旅游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臺辦等)
四、規范赴港澳臺旅游市場秩序
加強與港澳臺旅游部門合作,完善旅游安全保障和預警機制,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共同打擊以不合理低價組織的團隊游和其他違法違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健全大陸居民赴臺游保險機制,擴大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保險覆蓋面。(國家旅游局、公安部、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臺辦、保監會)
第四節 有序發展出境旅游
推動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簡化簽證手續、縮短簽證申辦時間,擴大短期免簽證、口岸簽證范圍。將中文電視廣播等媒體落地、改善中文接待環境、中文報警服務、中國公民安全保障措施和游客合法權益保障等納入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管理體系。完善出境旅游服務保障體系,加強境外旅游保險、旅游救援合作。推動建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旅游安全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合作機制。加強與友好國家客源互送合作。(國家旅游局、外交部、公安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保監會)
第五節 提升旅游業國際影響力
一、實施旅游業“走出去”戰略
將旅游業“走出去”發展納入國家“走出去”戰略,制定旅游業“走出去”戰略規劃。完善支持旅游企業“走出去”政策服務平臺,支持有條件的旅游企業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建立面向中國公民的海外旅游接待體系。推進自由貿易協定旅游服務貿易談判,推動旅游業雙向開放。(國家旅游局、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
二、實施國家旅游援外計劃
制定實施國家旅游援外計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旅游投資、品牌、技術、管理、標準等援助。(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旅游局等)
三、積極參與國際旅游規則制定
在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業理事會和亞太旅游協會等國際旅游機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培養一批符合國際組織需求的旅游專門人才,創造條件輸送到國際旅游機構,擴大我國在國際旅游機構中的影響力。(國家旅游局、外交部、教育部)
第七章 共建共享 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
第一節 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脫貧。
實施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環境整治行動。提升旅游扶貧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通村公路、網絡通信基站、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水平。規劃啟動“六小工程”,確保每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建好一個停車場、一個旅游廁所、一個垃圾集中收集站、一個醫療急救站、一個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標識標牌。到2020年,完成50萬戶貧困戶“改廚、改廁、改客房、整理院落”的“三改一整”工程。(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等)
開展旅游規劃扶貧公益行動。動員全國旅游規劃設計單位為貧困村義務編制能實施、能脫貧的旅游規劃。(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實施旅游扶貧電商行動。支持有條件的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組織實施“一村一店”。鼓勵在景區景點、賓館飯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開辟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國家旅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
開展萬企萬村幫扶行動。組織動員全國1萬家大型旅游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游規劃設計單位、旅游院校等單位,通過安置就業、項目開發、輸送客源、定點采購、指導培訓等方式幫助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發展旅游。(國家旅游局、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等)
實施金融支持旅游扶貧行動。落實國家對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完善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扶貧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扶貧項目的信貸投入。(人民銀行、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銀監會等)
實施旅游扶貧帶頭人培訓行動。設立鄉村旅游扶貧培訓基地,建立鄉村旅游扶貧專家庫,組織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官和扶貧帶頭人開展鄉村旅游培訓。(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啟動旅游扶貧觀測點計劃。設立全國鄉村旅游扶貧觀測中心,對鄉村旅游扶貧精準度和實效性進行跟蹤觀測,為有效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第二節 實施旅游創業就業計劃
建設面向旅游創新創業的服務平臺。支持各類旅游產業發展孵化器建設。開展國家旅游文創示范園區、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國家旅游創業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示范基地建設。舉辦中國旅游創新創業大賽。推動旅游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創新,開展互聯網約車、民宿旅游接待、分時度假等共享經濟試點項目。建設國家旅游就業需求服務平臺,提供人才資源、就業信息等。完善居民參與旅游發展利益共享機制,鼓勵旅游企業為當地居民提供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商總局)
第三節 規范旅游市場秩序
一、創新旅游監管機制
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和旅游部門的主管作用,明確各相關部門責任,著力解決執法難、執法軟問題。發布全國旅游秩序指數,建立重點地區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完善旅游糾紛調解機制,健全互聯網旅游企業監管體系。完善“12301”旅游投訴受理機制。嚴厲打擊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旅游者合法權益。(國家旅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等)
二、建立健全旅游誠信體系
建立健全旅游從業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信用體系。將旅游失信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記錄范圍,及時發布旅游失信行為信息記錄。推進旅游失信行為記錄和不文明行為記錄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共享,開展聯合懲戒。發揮旅游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引導旅游經營者誠信經營。(國家旅游局、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等)
三、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依法打擊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或變相強迫旅游消費、虛假廣告行為,集中處理典型案件,查處違法違規企業和從業人員。聯合有關國家和地區,推進旅游市場秩序常態化治理。發揮旅游志愿者、社會監督員及新聞媒體對各類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社會監督作用。(國家旅游局、中央宣傳部、外交部、公安部、工商總局)
四、引導旅游者理性消費
規范旅游合同管理,加強旅游信息引導,提高旅游者自我防范意識,自覺抵制不合理低價游。增強旅游者合同意識和契約精神,引導理性消費、依法維權。(國家旅游局、中央宣傳部、公安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
第四節 大力推進文明旅游
加強宣傳教育,建立文明旅游法規體系,落實旅游文明行為公約和行動指南。開展“為中國加分”文明旅游主題活動,征集“中國旅游好故事”。選樹旅游行業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評選文明旅游公益大使,培養一批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的導游人員。完善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制度,建立信息通報機制,加大懲戒力度。(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國家旅游局等)
加強旅游志愿者隊伍建設。推進旅游志愿服務制度體系建設,完善旅游志愿者管理激勵制度。開展志愿服務公益行動,建立一批旅游志愿服務工作站。培育先進模范志愿者、志愿者組織,樹立中國旅游志愿者良好形象。依法登記管理旅游志愿者組織。(國家旅游局、中央文明辦、民政部等)
第五節 構筑旅游安全保障網
一、加強旅游安全制度建設
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有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預警機制,加強境外旅行安全提示、熱點景區景點最大承載量警示、旅游目的地安全風險提示。落實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安全規范。做好高風險旅游項目安全管理。(國家旅游局、外交部、公安部)
二、強化重點領域和環節監管
強化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及景區地質災害安全管理。落實旅游客運車輛“導游專座”制度。推動旅游客運車輛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并實行聯網聯控,建設旅游包車安全運營及動態監管平臺。實施旅游用車聯合檢查制度。加強旅游節慶活動安全管理。加強景區景點最大承載量管控。加強旅游場所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國家旅游局、公安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等)
三、加快旅游緊急救援體系建設
健全旅游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完善旅游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和應急值守制度,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國家旅游應急管理指揮平臺。推動建立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游緊急救援體系,推進國家旅游緊急救援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旅游企業建立緊急救援隊伍。(國家旅游局、公安部、國土資源部、安全監管總局等)
四、深化旅游保險合作機制
完善旅游保險產品,提高保險保障額度,擴大保險覆蓋范圍,提升保險理賠服務水平。完善旅行社責任保險機制,推動旅游景區、賓館飯店、旅游大巴及高風險旅游項目旅游責任保險發展。加強與重點出境旅游目的地開展旅游保險合作,建立健全出境旅游保險保障體系。(國家旅游局、保監會等)
第六節 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
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完善標準體系,建立政府主導與市場自主相互銜接、協同發展的旅游標準制修訂機制。加大對旅游標準化的宣傳推廣力度,開展旅游標準化試點示范,加強旅游標準實施績效評估。(國家旅游局、質檢總局)
深入實施《旅游質量發展綱要(2013—2020年)》,加快建立以游客評價為主的旅游目的地評價機制。開展“品質旅游”宣傳推廣活動,鼓勵旅游企業公布服務質量承諾和執行標準,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引領計劃。建立優質旅游服務商目錄,推出優質旅游服務品牌。(國家旅游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
第八章 深化改革 完善旅游發展保障體系
第一節 推進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
鼓勵各地成立由地方政府牽頭的旅游業發展領導協調機構。推動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增強旅游部門綜合協調和行業統籌能力。加強旅游執法隊伍和市場監管、司法仲裁等機構建設。(國家旅游局等)
推進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發展。到2020年,打造50個先行區,進一步完善旅游業統籌協調機制,實現土地、財政、資源、假日、金融、人才、技術等政策支撐措施基本成熟,旅游產業發展引導和行業管理方式進一步優化。(國家旅游局、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國家林業局等)
改革旅游業統計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核算體系,提高旅游業統計服務決策、引導產業發展的能力。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全國旅游業數據采集平臺,建立旅游業統計數據共建共享機制。鼓勵采用服務外包等形式,選擇專業統計機構開展旅游業統計抽樣調查。推動建立省級旅游數據中心,改進旅游業統計信息發布方式。加強旅游業統計國際合作,積極參與旅游業統計國際標準和規范制定。(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
第二節 優化景區服務管理機制
建立景區旅游開放備案制度、景區旅游建設與經營項目會商制度、景區建設經營負面清單制度等。推動景區旅游實現特許經營管理,推進經營決策、勞動用工、薪酬制度等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景區建設經營活動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建立健全景區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景區預約預報預訂機制。(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
第三節 推進導游旅行社體制改革
以市場主導、執業靈活、服務規范、社會監督為目標,推進導游體制改革,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導游準入制度。改革導游注冊制度,明確導游資格證終身有效。依法開展導游自由執業改革試點,完善旅行社委派執業制度,打破導游異地執業的區域壁壘。建立導游社會化評價與監督體系。改革導游保險保障體系,建立導游品牌制度,完善導游等級評定制度。(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法制辦等)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不分頁顯示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