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7089
- 書名:刑法分論研究
- 作者:邱興隆 楊凱
- 出版社:中國檢察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
- 入庫時間:2005-1-15
- 定價:42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編輯說明…………………………………………………………(1)
I.關于認定丟失槍支不報罪的若干問題……………………(1)
一、丟失槍支不報罪主體的認定……………………………(3)
(一)本罪主體的定義……………………………………(3)
(二)本罪主體的范圍……………………………………(6)
二、丟失槍支不報罪客觀方面的認定………………………(9)
(一)丟失槍支的認定……………………………………(9)
(二)“不及時報告”的認定………………………………(12)
(三)“嚴重后果”的認定…………………………………(19)
三、丟失槍支不報罪罪過形式的認定………………………(29)
(一)學說的現狀…………………………………………(29)
(二)學說的評析…………………………………………(30)
四、丟失槍支不報罪應注意的其他幾個問題的認定………(43)
(一)丟失槍支不報罪與遺失武器裝備罪界限的認定…(43)
(二)罪數形態的認定……………………………………(44)
(三)刑罰適用的認定……………………………………(45)
Ⅱ.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及其相關問題研究……………………(46)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概述…………………………………(48)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定義與特征……………(48)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法律適用…………………(55)
二、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問題研究………(61)
(一)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過形式…(62)
(二)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對象范圍…(71)
(三)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質…(75)
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構成不作為故意殺人
罪之探討…………………………………………………(79)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構成不作為故意
殺人罪的條件………………………………………(79)
(二)“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現場后隱藏或遺棄,
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定性問題
研究…………………………………………………(86)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的共同犯罪問
題………………………………………………(88)
Ⅲ.破產犯罪研究………………………………………………(93)
一、概述………………………………………………………(95)
(一)破產與破產犯罪的歷史沿革………………………(95)
(二)設立破產犯罪的必要性……………………………(98)
(三)破產犯罪的概念辨析………………………………(101)
二、破產犯罪的構成特征…………………………………(104)
(一)破產犯罪的客體……………………………………(104)
(二)破產犯罪的客觀方面………………………………(105)
(三)破產犯罪的主體……………………………………(111)
(四)破產犯罪的主觀方面………………………………(114)
三、破產犯罪的立法模式和刑罰配置………………………(118)
(一)破產犯罪的立法模式………………………………(118)
(二)破產犯罪的刑罰配置………………………………(123)
四、破產犯罪的具體立法建議………………………………(128)
(一)破產實體犯罪………………………………………(128)
(二)破產程序犯罪………………………………………(136)
Ⅳ.論證券犯罪…………………………………一……………(143)
一、證券、證券市場與證券犯罪…………………………(144)
(一)證券的概念和特征…………………………………(144)
(二)證券市場……………………………………………(145)
(三)證券市場與證券犯罪………………………………(150)
二、美國、英國、日本及港、臺地區對證券犯罪的規定
概述……………………………………………………(152)
(一)美、英、日等國對證券犯罪的規定………………(152)
(二)香港、臺灣對證券犯罪的規定……………………(158)
三、我國證券犯罪的概念及其構成分析…………………(161)
(一)我國證券犯罪的概念………………………………(161)
(二)我國證券犯罪的構成特征分析……………………(169)
四、我國證券刑事立法分析及其完善………………………(173)
(一)我國證券刑事立法歷史發展簡述…………………(173)
(二)我國證券犯罪個罪分析及罪名體系的完善………(175)
(三)我國證券犯罪承擔刑事責任的分析及其完善……(188)
(四)我國證券刑事立法模式分析及其完善……………(192)
V.論期貨犯罪…………………………………………………(197)
一、期貨犯罪的概念及我國當前期貨犯罪的特點 ………(198)
(一)期貨犯罪的概念……………………………………(198)
(二)我國當前期貨犯罪的特點…………………………(201)
二、期貨犯罪的犯罪構成…………………………………(204)
(一)期貨犯罪的犯罪客體………………………………(205)
(二)期貨犯罪的客觀方面………………………………(206)
(三)期貨犯罪的主觀方面………………………………(209)
(四)期貨犯罪的犯罪主體………………………………(211)
三、我國期貨犯罪刑事立法評析及完善…………………(213)
(一)我國期貨犯罪個罪分析及立法完善………………(213)
(二)我國期貨犯罪的刑罰分析及立法完善……………(229)
(三)我國期貨犯罪的刑事立法模式探析………………(234)
Ⅵ.論綁架罪的司法認定與立法完善…………………………(240)
一、綁架罪構成要件的認定………………………………(242)
(一)綁架罪犯罪客體的認定……………………………(242)
(二)綁架罪犯罪行為的認定……………………………(245)
(三)綁架罪犯罪目的的認定……………………………(252)
二、綁架罪犯罪形態的認定………………………………(255)
(一)綁架罪犯罪中止的認定……………………………(255)
(二)綁架罪共同犯罪的認定……………………………(257)
(三)綁架罪加重形態的認定……………………………(261)
三、綁架罪的立法完善………………………………………(281)
(一)刑法第239條第2款的完善………………………(281)
(二)減輕處罰規定的完善………………………………(282)
(三)綁架罪法定刑的完善………………………………(283)
Ⅶ.論入戶搶劫…………………………………………………(286)
一、關于“戶”的理解………………………………………(290)
二、對三種語境下的“人戶搶劫”的分析……………(295)
(一)定罪語境下的“入戶搶劫”(罪之加重) ………(296)
(二)量刑語境下的“入戶搶劫”(宣告刑之加重) …(311)
(三)配刑論語境下的“入戶搶劫”(法定刑之加重)
………………………………………………………(317)
三、結語………………………………………………………(325)
Ⅷ.偽證罪爭議問題研究………………………………………(331)
一、偽證罪對象問題………………………………………(332)
(一)學說述評……………………………………………(333)
(二)筆者的觀點…………………………………………(337)
二、偽證罪的客體問題………………………………………(337)
(一)學說述評……………………………………………(338)
(二)筆者的觀點…………………………………………(342)
三、偽證罪的主體問題一……………………………………(345)
(一)記錄人作為偽證罪的主體是否恰當………………(345)
(二)被害人能否成為偽證罪的主體…………………(352)
四、偽證罪的犯罪目的問題…………………………………(355)
(一)學說概覽……………………………………………(356)
(二)筆者的觀點………………………………………(358)
五、偽證罪的定義問題………………………………………(361)
(一)學說述評……………………………………………(361)
(二)筆者的觀點…………………………………………(367)
Ⅸ.計算機犯罪客觀方面研究…………………………………(369)
一、計算機犯罪的基本問題………………………………(373)
(一)計算機的價值分析…………………………………(374)
(二)計算機犯罪的定義…………………………………(377)
(三)我國刑法直接保護計算機基礎性價值……………(378)
二、計算機犯罪的特定前提——違反國家規定…………(381)
(一)“國家規定”概覽…………………………………(381)
(二)計算機犯罪特定前提的確定………………………(384)
三、計算機犯罪的犯罪對象………………………………(387)
(一)從計算機術語的角度探討計算機犯罪的對象……(388)
(二)從犯罪行為直接侵害計算機基礎性價值的角度
認定犯罪對象………………………………………(396)
四、計算機犯罪的危害行為………………………………(398)
(一)實施危害行為的可能性……………………………(399)
(二)危害行為的表征與認定……………………………(400)
五、計算機犯罪的危害結果………………………………(406)
(一)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危害結果…………(406)
(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的危害結果………(408)
(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或應用程序罪的危害
結果………………………………………………(409)
(四)非法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罪的
危害結果……………………………………………(410)
X.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研究…………………………………(412)
一、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透視………………………(414)
(一)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背景…………………(414)
(二)刑法介入環境保護的必要性………………………(416)
(三)刑法介入環境保護的可行性………………………(418)
(四)對我國環境資源保護之刑事立法的析評…………(423)
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一般特征………………………(429]
(一)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是一種非完全意義上的、
廣義上的經濟犯罪…………………………………(430)
(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是一種非完全意義上的法
定犯罪………………………………………………(431)
(三)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侵害對象的公益性和具體
受害人的不完全確定性……………………………(432)
(四)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危害結果的嚴重性與不完
全可量化性…………………………………………(432)
三、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構成特征………………………(434)
(一)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客體特征…………………(434)
(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客觀特征…………………(436)
(三)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主體特征…………………(444)
(四)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觀特征…………………(447)
四、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認定與立法完善………………(454)
(一)罪與非罪的認定……………………………………(454)
(二)本罪與他罪的區別…………………………………(456)
(三)完善刑法第338條立法的建議……………………(457)
Ⅺ.共同受賄犯罪的若干問題…………………………………(460)
一、非國家工作人員可以構成受賄罪共犯………………(461)
(一)否定說的提出………………………………………(461)
(二)直接的反駁:否定說的謬誤………………………(463)
(三)共同犯罪理論的展開:無身份者可成為真正身
份犯的共犯…………………………………………(468)
二、國家工作人員與單位共同受賄的認定………………(473)
(一)單位能否成立共同犯罪…………………………(473)
(二)國家工作人員與單位共同受賄的罪名確定………(475)
三、國家工作人員及與其他人員共同受賄的認定 ………(479)
(一)關于片面共同犯罪…………………………………(479)
(二)國家工作人員共同受賄的認定……………………(482)
(三)國家工作人員與公司、企業人員共同受賄的認
定……………………………………………………(483)
(四)國家工作人員與其他非國家工作人員共同受賄
的認定………………………………………………(486)
(五)國家工作人員與密切關系人共同受賄的認定……(490)
四、受賄罪、行賄罪的幫助犯與介紹賄賂罪的實行犯的一
界限……………………………………………………(493)
(一)通說列舉的介紹賄賂罪的實行行為就是受賄
罪、行賄罪成立時的幫助行為,這是相似性的
表現………………………………………………(496)
(二)受賄罪、行賄罪成立時的幫助行為不應當是介
紹賄賂罪的實行行為,這是獨立性的表現………(496)
五、共同受賄犯罪的特征與處罰原則………………………(498)
(一)共同受賄犯罪的特征………………………………(498)
(二)共同受賄犯罪的處罰原則…………………………(499)
Ⅻ.玩忽職守罪若干問題研究…………………………………(503)
一、玩忽職守罪的歷史沿革及外國立法評述………………(506)
(一)中國關于玩忽職守罪的立法發展…………………(506)
(二)外國關于玩忽職守罪的刑事立法…………………(511)
二、玩忽職守罪的主體………………………………………(521)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界定……………………………(521)
(二)玩忽職守罪主體范圍的界定………………………(527)
(三)玩忽職守罪主體立法的缺陷與完善………………(529)
三、玩忽職守罪的主觀方面………………………………(536)
(一)復雜罪過抑或單一罪過……………………………(536)
(二)玩忽職守罪罪過的認定……………………………(542)
(三)玩忽職守罪的主觀方面立法缺陷及完善…………(545)
四、玩忽職守罪中的“重大損失”——玩忽職守罪客觀
方面難點專析……………………………………………(549)
(一)對玩忽職守罪中的“重大損失”的界定…………(549)
(二)“遭受重大損失”的時間認定…………………(552)
XⅢ。私放在押人員罪研究…………………………………………(557)
一、史篇 ……………………………………………………(560)
(一)私放在押人員罪的起源……………………………(560)
(二)中國歷代本罪規定的述評…………………………(562)
(三)新中國成立后本罪規定的演變……………………(569)
二、罪篇(1)………………………………………………(572)
(一)罪名及概念辨正……………………………………(572)
(二)犯罪構成諸要件評析………………………………(576)
三、罪篇(2) ………………………………………………(593)
(一)犯罪構成及犯罪形態界分…………………………(593)
(二)此罪與彼罪之界限…………………………………(596)
(三)特殊情形之認定……………………………………(600)
(四)一罪與數罪問題……………………………………(605)
四、刑篇……………………………………………………(608)
(一)配刑原則之分析……………………………………(608)
(二)刑種缺失之完善……………………………………(612)
總計6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