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0390
- 書名:民法方法論(經貿法學論叢)
- 作者:任成印
- 出版社:中國檢察
- 出版時間:2005年10月
- 入庫時間:2005-10-12
- 定價:30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總序…………………………………………………………(1)
引 論…………………………………………………………(1)
第一章 民法方法概述………………………………………(4)
第一節科學方法…………………………………………(4)
第二節人文社會科學方法的特殊性……………………(6)
第三節科學的法學方法及其特質………………………(23)
第四節 民法方法的概念與特征…………………………(36)
第二章法學流派與民法方法………………………………(41)
第一節西方主要法學流派的法學方法…………………(41)
一、古希臘的法學方法…………………………………(41)
二、古羅馬的法學方法…………………………………(43)
三、中世紀的法學方法…………………………………(44)
四、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法學方法……………(45)
五、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西方法學方法………………(48)
六、當代西方的法學方法………………………………(52)
第二節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法學方法……………………(63)
第三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法學方法………………(71)
第四節對當代中國法學方法的反思與展望……………(78)
一、對我國法學界法學方法的反思……………………(78)
二、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制建設指導思想和法學
方法的反思……………………………………(80)
第三章 民事立法與法典編纂……………………………(83)
第一節、民法的淵源……………………………………(83)
一、憲法………………………………………………(84)
二、民事基本法………………………………………(86)
三、民事單行法………………………………………(94)
四、綜合性單行法……………………………………(95)
五、行政法規…………………………………………(97)
六、地方性法規………………………………………(97)
七、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98)
八、最高人民法院的規范性文件……………………(98)
九、民事政策…………………………………………(102)
十、民事習慣…………………………………………(109)
十一、民法學說………………………………………(120)
十二、民事判例………………………………………(120)
第二節民事立法概論…………………………………(131)
一、民事立法的主要階段……………………………(132)
二、民事立法的特征…………………………………(134)
第三節民事立法的調研方法…………………………(136)
一、立法聽證會………………………………………(138)
二、公布法律草案,征求各方意見…………………(141)
三、問卷調查法………………………………………(142)
四、訪談法……………………………………………(144)
五、觀察法……………………………………………(145)
六、文獻法……………………………………………(145)
七、立法論證會………………………………………(146)
第四節 民法規范的邏輯結構與邏輯方法……………(147)
一、民法條文…………………………………………(147)
二、民法規范的邏輯結構……………………………(148)
三、民法概念…………………………………………(152)
四、民法原則…………………………………………(159)
五、民法規范的邏輯分析與分析法學………………(162)
第五節民法的體系化方法與民法典編纂……………(175)
一、體系及其價值……………………………………(175)
二、民法體系化的意義和功能………………………(176)
三、民法體系化的根據………………………………(178)
四、民法體系化的方法………………………………(183)
五、民法體系化與中國《民法典》的編纂…………(189)
第六節民事立法的語言風格…………………………(215)
一、準確、規范………………………………………(215)
二、嚴謹、莊重………………………………………(217)
三、精煉、樸實………………………………………(219)
第四章民法推理方法……………………………………(221)
第一節概述……………………………………………(221)
一、推理的概念及特征………………………………(221)
二、法律推理的概念及特征…………………………(223)
三、民法推理的概念和特征…………………………(227)
第二節民法推理的功能………………………………(229)
一、民法推理的說理功能……………………………(229)
二、民法推理的解決爭端和社會控制功能…………(230)
三、民法推理的預測功能……………………………(231)
第三節民法推理的對象………………………………(232)
一、民事事實性材料…………………………………(232)
二、民事規范性材料…………………………………(233)
第四節 民法推理的具體方法…………………………(234)
一、民法推理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34)
二、民法推理方法的分類……………………………(236)
第五章 民事法律事實的認定方法………………………(245)
第一節概述……………………………………………(245)
一、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245)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特征……………………………(245)
三、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250)
第二節 民事證據的收集和保全方法…………………(251)
一、民事證據的收集方法……………………………f251)
二、民事證據的保全方法……………………………(256)
第三節 民事證據的審查判斷方法……………………(257)
一、民事證據的調查方法……………………………(257)
二、民事證據的評判方法……………………………(261)
第四節 民事法律事實的證明方法……………………(272)
一、證明的概念………………………………………(273)
二、證明的對象………………………………………(273)
三、證明的程度………………………………………(279)
四、證明的形式………………………………………(280)
五、證明的體系………………………………………(282)
六、證明過程中的綜合性判斷………………………(282)
第六章 民法的解釋方法…………………………………(284)
第一節概述……………………………………………(284)
一、民法解釋的概念…………………………………(284)
二、民法解釋的特征…………………………………(286)
三、民法解釋的分類…………………………………(293)
四、民法解釋的目標和作用…………………………(293)
第二節我國民法解釋的體制…………………………(294)
一、民法解釋體制的概念……………………………(294)
二、我國民法解釋體制的現狀………………………(295)
三、我國民法解釋體制的特點………………………(299)
四、我國民法解釋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301)
五、關于完善我國民法解釋體制的思考……………(304)
第三節 民法解釋的具體方法…………………………(308)
一、文義解釋方法……………………………………(309)
二、邏輯解釋方法……………………………………(311)
三、社會學解釋方法…………………………………(328)
四、價值補充方法……………………………………(332)
第四節關于民法解釋規則的思考……………………(334)
第七章民法漏洞的彌補方法……………………………(339)
第一節概述……………………………………………(339)
一、民法漏洞的概念…………………………………(339)
二、民法漏洞的特征…………………………………(341)
三、民法漏洞的分類…………………………………(348)
四、民法漏洞產生的原因 ……………………………(351)
五、民法漏洞彌補的必要性…………………………(352)
第二節 民法漏洞彌補的性質與權限…………………(353)
一、民法漏洞彌補的性質……………………………(353)
二、法院進行法律漏洞彌補的權限…………………(354)
第三節 民法漏洞彌補的具體方法……………………(356)
一、依習慣彌補民法漏洞的方法……………………(356)
二、依法理彌補民法漏洞的方法……………………(357)
第八章超越制定法的民法發現方法……………………(369)
第一節概述……………………………………………(369)
一、民法發現的概念…………………………………(369)
二、法律發現觀的思想淵源…………………………(369)
三、司法過程中的民法發現…………………………(371)
四、超越制定法的民法發現…………………………(373)
第二節法官發現民法的必要性………………………(375)
一、克服制定法本身的局限性………………………(376)
二、及時有效地解決糾紛……………………………(376)
三、促進法律的發展更新……………………………(377)
四、追求正義與靈活…………………………………(377)
第三節法官超越制定法發現民法的界限及具體方法
…………………………………………………(378)
一、依事物本性發現民法的方法……………………(380)
二、依正義理念發現民法的方法……………………(392)
三、依比較法發現民法的方法………………………(396)
主要參考資料目錄…………………………………………(398)
后記…………………………………………(403)
合計4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