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2081
- 書名:物權法總則與所有權制度
- 作者:王效賢 劉海亮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出版時間:2005年11月
- 入庫時間:2006-1-22
- 定價:32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物權法的意義 1
一、物權法的概念 1
二、物權法的調整對象 3
第二節物權法的性質 5
一、物權法的私法性 5
二、物權法的強行性 6
三、物權法的固有法性 6
四、物權法的公共性 7
第三節物權法上的物 8
一、物的意義 8
二、物的成分 12
三、動產與不動產 15
四、主物與從物 21
五、原物與孳息 28
第四節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4
一、物權法定原則 34
二、一物一權原則 43
三、公示公信原則 51
第二章物權概述 62
第一節物權的意義 62
一、物權的概念 62
二、物權的特征 70
第二節物權的分類 76
一、所有權與定限物權 76
二、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與權利物權 77
三、主物權與從物權 77
四、意定物權與法定物權 78
五、登記物權與不登記物權 79
六、有期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79
七、本權與占有 80
第三節物權的體系 80
一、物權體系的比較法考察 81
二、我國民法物權體系 9l
三、我國物權體系的應有結構 97
第四節物權的效力 101
一、物權效力概述 101
二、物權的排他效力 104
三、物權的優先效力 109
四、物權的追及效力 113
五、物上請求權 115
第三章物權變動 126
第一節物權變動概說 126
一、物權變動的意義和形態 126
二、物權變動的原因 128
第二節物權行為理論 129
一、物權行為理論的起源 129
二、物權行為理論的構成 131
三、對物權行為理論的批評 135
四、我國民法應否采物權行為理論 136
第三節 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141
一、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模式及我國的立法選擇141
二、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物權變動 148
三、基于法律行為的動產物權變動 151
第四節 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154
一、非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物權變動 155
二、非基于法律行為的動產物權變動 159
第四章所有權通則 161
第一節所有權概述 161
一、所有權的理論 161
二、所有權的觀念 164
第二節所有權的意義與性質 168
一、所有權的意義 168
二、所有權的性質 171
第三節所有權的權能 174
一、所有權的權能概述 174
二、所有權的具體權能 176
第四節所有權的限制 180
一、所有權應受法律限制 180
二、私法對所有權的限制 182
三、公法對所有權的限制 185
第五節所有權的保護 186
一、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186
二、所有權妨害除去請求權 196
三、所有權妨害防止請求權 201
第六節取得時效 203
一、取得時效的意義與性質 203
二、各國民法上的取得時效制度 205
三、取得時效的構成要件 212
四、取得時效的法律效果 215
五、取得時效的中斷 218
六、所有權外其他財產權的取得時效 221
七、我國民法應建立取得時效制度 224
第五章 不動產所有權 230
第一節土地所有權 2qC
一、土地所有權概述 23C
二、土地所有權的類型 236
三、國家土地所有權 240
四、集體土地所有權 251
五、我國的土地征收制度 264
第二節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71
一、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征 271
二、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歷史發展 280
三、專有所有權 285
四、共有所有權 203
五、區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 302
六、我國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制度 309
第三節不動產相鄰關系 317
一、相鄰關系概述 317
二、土地相鄰關系 qlO
三、建筑物相鄰關系 333
四、我國的不動產相鄰關系 342
第六章動產所有權 345
第一節 動產所有權概述 345
第二節善意取得 347
一、善意取得概述 347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較法考察 350
三、善意取得的要件 356
四、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362
五、盜贓遺失物善意取得的特別規定 365
六、我國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 369
第三節無主物先占 373
一、先占的意義與法律性質 373
二、先占的構成要件 374
三、先占的法律效果 376
四、我國的先占制度 376
第四節遺失物拾得 378
一、遺失物拾得的意義與法律性質 378
二、遺失物拾得的要件 379
三、遺失物拾得的法律效果 381
四、對我國現行遺失物拾得制度的檢討 385
第五節埋藏物發現 387
一、埋藏物發現的意義與性質 387
二、埋藏物發現的構成要件 388
三、埋藏物發現的法律效果 391
四、我國關于埋藏物發現的立法及其缺陷 392
第六節添附 393
一、添附概述 393
二、不動產附合 394
三、動產附合 396
四、混合 397
五、加212 398
第七章共有制度403
第一節共有概述403
一、共有的意義與特征403
二、共有制度的社會變遷及類型404
第二節按份共有406
一、按份共有的意義及特征406
二、按份共有中的應有部分407
三、按份共有的內部關系411
四、按份共有的外部關系417
五、按份共有物的分割419
第三節共同共有423
一、共同共有的意義與特征423
二、共同共有的性質與機能424
三、共同共有與按份共有的區別426
四、共同共有人的權利義務 427
五、共同共有的消滅及共同共有物的分割 429
六、共同共有的具體類型 430
第四節準共有 433
參考文獻 435
后記 439
共4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