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十分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成就,但同時也有十分沉重的歷史包袱(以“秦制”的專制性、尤其是“王法”體系為其核心)。在這個我們無法選擇的“歷史三峽”面前,情緒化的憤懣詛咒、或者簡單化的一言以蔽之都解決不了多少問題。而可能更有用得多的辦法,就是水滴石穿、積硅步以致千里地去一個一個地排查、摸索、梳理出它們的形成脈絡,明了制度大廈架構中最關鍵的那些“承重點”到底設置在哪里,再通過與世界進步歷史的對比而找到可具體操作的“轉型程序”。本書通過對經濟史、法律史、行政史、制度倫理、社會語言、民間宗教等諸多領域,在每個領域選擇其中一些重要問題而各寫若干篇分析文章。這些札記所涉及的問題看似天南地北,但實際上它們背后都有著深刻相通的制度法理,而所有這些東西的融合更每時每刻都關系著我們制度生活的現狀,因而讀者不難對其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本書采用了筆者自創的一種敘述體例,即每篇文章都包含正文、若干幅與正文內容相關的圖片資料、對圖片的詳細解說這樣三部分內容;這三項內容彼此相通、相互印證。作者希望在介紹討論法律與制度癥結以及相關案例的時候,能夠向讀者大略地展示出:所有這些癥結和具體個案的背后,其實還有更為動人心弦的歷史脈絡與人性脈絡,還有著從美學視角不斷深入體認的必要。為此,在解說法律史諸多問題時總要舉出一件又一件藝術作品,并逐一撰寫出對這些作品的詳細分析,以此提示每個法律癥結其實關聯著更為廣遠的邏輯時空。
沒有圖書目錄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