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4076
- 書名:生態秩序法的規范基礎與法治構造/重大法學文庫
- 作者:董正愛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入庫時間:2015-6-8
- 定價:38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對美麗中國視域下生態秩序的法治構造展開了深入研究,力圖基于人的行為與行動結構,將人與自然的關系轉化為社會結構化和制度化要素,以回應型和反思性的法律控制手段構造社會、人與自然間法治同構的生態秩序。正是在對生態失序的實踐困境、制度困境與認同困境剖析的基礎之上,本書試圖秉承法律的理論預設模式、基本運行程式與人際同構思路,以集體福祉超越市場邏輯為基礎,以生態契約預設為前提,通過法律范式的生態變革與協調,將人與自然的關系轉化為社會成員(公民)的關系模式與行為模式,回應社會發展現實以建構權利義務體系、規范行為模式、配置環境利益、明晰環境責任等具體法治進路構造生態秩序,促進美麗中國的建設與發展。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界域:美麗中國視界中生態秩序的關系結構
二、立論基礎:“祛魅—返魅”的后現代視閾審視
三、立論反思:集體福祉超越市場邏輯的秩序訴求
四、主體結構:生態秩序規范與構造的核心要旨
第一章 時代背景與話語考量:美麗中國的意涵與解構
第一節 美麗中國的時代背景
一、生態危機轉型結構的實踐需求
二、從生態文明邁向美麗中國
第二節 美麗中國的意涵剖析
一、美麗中國的基本內涵
二、美麗中國建設的功能
第三節 美麗中國與生態秩序的相應
第二章 定義考辨與漸進嬗變:生態秩序的本然認識
第一節 秩序內涵:重新梳理與意義追問
一、秩序含義的認識
二、人類行為與秩序考量
三、法與秩序考量
第二節 生態秩序:內涵辨析與實質要素
一、生態秩序的定義界定
二、生態秩序的構成要素
三、生態秩序的類型結構
第三節 漸進嬗變:歷史脈絡與邏輯進程
一、人類敬畏自然:被動依附時期
二、人類支配自然:沖突失序時期
三、人類保護自然:尋求和諧時期
第三章 生態困境與理性反思:美麗中國秩序構造的應然
第一節 生態困境:生態失序的三維審視
一、實踐困境:生態弱置的行為邏輯
二、制度困境:斷裂社會的悖反效應
三、認同困境:轉型時代的認同危機
第二節 理性反思:生態失序的因由追問
一、人性根源:人類本性邏輯的透視
二、科技異化:技術理性統治的代價
三、決策偏離:雜亂漸增主義的制掣
四、法律缺失:人在法規范的缺陷
第三節 應然選擇:美麗中國秩序構造的基礎
一、風險社會:美麗中國秩序構造的前件
二、環境權確立:美麗中國秩序構造的權利保障
三、法律功能:美麗中國秩序構造的功能導向
第四章 行為模式與利益配置:美麗中國秩序規范的基礎
第一節 行為模式:美麗中國秩序規范的邏輯前提
一、秩序的理性建構行為模式
二、秩序的自發生成行為模式
三、生態秩序的二元并進模式
第二節 法律控制:生態秩序構造的漸進抉擇
一、傳統自發控制手段的式微
二、生態契約的導向指引
三、法律控制手段選擇的必然
第三節 利益配置:生態秩序構造的法律衡平
一、利益的法律調整理論及其展開
二、環境利益法律調整的必要
三、生態秩序構造的“法律—利益”調整機理
第五章 法律構造與價值期待:生態秩序的人際同構
第一節 秩序構造模式:回應型與反思性法的構想
一、法律理論范式的邁進邏輯
二、生態秩序構造的回應型與反思性范式訴求
三、反思性環境資源法的歷史使命
第二節 秩序法治構造:社會、人與自然的同構
一、從同構規則到生態秩序
二、自然優位的法律確立
三、生態人的法治塑造
四、生態社會的法治營造
第三節 權利義務結構:生態秩序的核心要素構造
一、生態秩序權利義務的社會化
二、生態秩序權利義務的本位觀
三、生態秩序權利義務的構成
第四節 環境正義期待:生態秩序的規范性關懷
一、作為公平的正義
二、衍更的環境正義
三、生態秩序的正義期待
第六章 運作行為與發展機制:美麗中國的秩序實現
第一節 法律內部運行模式的生態秩序保障
一、行政管制運行模式
二、經濟激勵運行模式
三、救濟補償運行模式
第二節 法律外部動力機制的生態秩序增進
一、協商式環境民主:反思性法的回應
二、程序主義運作方式:程序理性的確證
三、輿論話語的媒介功能:民主監督的健全
四、生態秩序的現代認同:人性裂痕的超越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