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8637
- 書名:氣候治理的“逆全球化”態勢與國際法應對研究
- 作者:馮帥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25年1月
- 入庫時間:2025-2-11
- 定價:72
圖書內容簡介
"從制度實踐上看,氣候治理大致經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前的“碎片化”時期、《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至《京都議定書》生效前的“舊全球化”時期、《京都議定書》生效至《巴黎協定》生效前的“半全球化”時期和《巴黎協定》生效至今的“全球化”時期四個階段。但近年來,氣候治理的多邊體制遭到破壞,氣候治理的“逆全球化”態勢開始顯現。
為了變氣候治理的“逆全球化”為“新全球化”,國際法可從四個方面予以推進:一是汲取全球生態民主規則的“權力共享”訴求,一方面強化“決議”等“軟法”的效力,另一方面在條約中補充、完善相關民主制度,促使氣候治理的引領格局更加多元化;二是優化條約單方退出的機制設計,通過引入締約方會議表決、強調締約方的國內民意基礎、加大未履行完畢的國際法義務等途徑,確立以集體利益為優先的基本理念;三是及時調整《巴黎協定》中的制度安排,在減緩、透明度框架和遵約機制上進一步細化具體標準,明確締約方不得減損國家自主貢獻的國際法義務;四是強化全球氣候治理中國際軟法的“柔性”功能,通過打造“一元多樣”的混合國際法治理模式、提升國際軟法的效力和加強相關軟法規范的權威性,推動國際軟法與國際硬法共同服務于《巴黎協定》之目標。"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三、研究思路與主要研究內容
第一章 氣候治理的“全球化”:理論基礎與實踐樣態
第一節氣候治理“全球化”的必要性
一、氣候變化的科學性、全球性和不可逆性
二、氣候變化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活動的影響
三、氣候變化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第二節氣候治理“全球化”的理論基礎
一、全球治理理論與氣候變化“治理”范式的出現
二、生態現代化理論與氣候治理“內容”的契合
三、全球公共產品理論與氣候治理“全球化”的路徑選擇
四、全球正義理論與氣候治理“全球化”的法律之維
第三節氣候治理“全球化”的實踐樣態
一、UNFCCC生效前的“碎片化”時期
二、UNFCCC生效至《京都議定書》生效前的“舊全球化”時期
三、《京都議定書》生效至《巴黎協定》生效前的“半全球化”時期
四、《巴黎協定》生效至今的“全球化”時期
第二章 氣候治理的“逆全球化”:外在表現與內在緣由
第一節氣候治理“逆全球化”的外在表現
一、氣候治理的多邊體制遭到破壞
二、氣候治理的現實行動遇到“瓶頸”
第二節氣候治理“逆全球化”的內在緣由
一、“逆全球化”思潮對“全球化”的反彈
二、條約單方退出機制的缺陷
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重塑
四、現有全球治理架構的不足
第三章 氣候治理的“逆全球化”:負面效應與核心問題
第一節氣候治理“逆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一、氣候治理的多邊體制基礎受到動搖
二、氣候治理的領導力赤字持續惡化
三、“《巴黎協定》時代”氣候談判與遵約機制的權威性受阻
四、其他相關領域的國際規則受挫
第二節氣候治理“逆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一、如何夯實氣候治理的國際社會基礎
二、如何對現有條約單方退出機制進行改進
三、如何克服氣候治理的“集體行動的困境”
四、全球氣候治理規則將如何發展
第四章 氣候治理的國際法應對:從“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
第一節全球生態民主規則的確立
一、全球生態民主規則的“權力共享”訴求
二、全球生態民主規則對氣候治理進程的推動
第二節條約單方退出機制的國際法完善
一、條約單方退出的適當限制
二、條約單方退出的實質要求
三、條約單方退出的法律責任
四、應對不正當條約單方退出行為的國際合作
第三節《巴黎協定》中相關制度安排的調整和細化
一、《巴黎協定》中的實施細則及其安排
二、《巴黎協定》中未來的制度再調整與細化
第四節氣候治理中國際軟法“柔性”功能的強化
一、氣候治理中國際軟法的存在形式
二、氣候治理中國際軟法的功能發揮
三、氣候治理中國際軟法的功能強化進路
第五章 氣候治理的“新全球化”:主要特點與中國貢獻
第一節氣候治理“新全球化”的主要特點
一、“國際硬法+國際軟法”相互補充的制度結構
二、多元主體共治的氣候治理模式
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混合治理機制
第二節氣候治理“新全球化”下的中國貢獻
一、中國的基本立場:價值引領的發展中國家
二、國際層面的參與:加強中國理念和方案的輸出
三、國內層面的行動:重視相關規則和制度的優化
結論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