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永坤 ]——(2006-12-30) / 已閱56513次
按照相關國際法文件的規定,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我國應當
1、減少地區間在義務教育設施方面的差距,特別是為落后地區提供義務教育最低限度標準的設施,首先是充裕的校舍與合格的師資。現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與東部存在較大差距。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校舍嚴重不足,危房多年無法解決。老師待遇太低加上拖欠現象嚴重,導致一些學校師資質量低下,甚至沒有起碼的師資。問題嚴重的是,在一些地區,教育投資的絕對量還在減少。2003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熊光林代表說,巴中市年均減少教育投資約2億元。
2、改變城鄉二元教育資源配置體制
我國一直實行城鄉二元教育資源配置體制,在城市事實上較早實行了義務教育,而在農村,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普及起碼的義務教育。在一些農村,農民的子弟仍然因貧困而無法接受起碼的教育,處于向城市轉移的那些“新一代工人”的子弟,則由于他們父輩的“農民身份”而不能接受與他的城市同伴相同的教育。上述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地區其實都是農村,在中西部地區農村,由于經濟落后與城鄉二元資源配置體系,使農民子弟的教育平等權受到雙重歧視的侵害。
3、取消“重點學校”,實行教育資源的平衡配置
中國的學校一律采取“重點制”: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還有所謂的“實驗”小學,這是“重點”的變種。取消重點首先在小學開始。但是重點小學隨即變成了實驗小學,實驗小學又分為區級的、市級的。最近,說是重點中學要取消,還沒有取消呢,就要評“五星級中學”,既然有五星,就會有四、三、二、一星,這就將學校分成了五等。一個學校的班級有重點、非重點之分。重點非重點取消了,又出來了各種“特色班”、雙語班、強化班,真是五花八門,其用意都是一個,要將學校(班組)分成等級,以不平等地投入教育資源。這些都侵犯了教育平等權。還有更邪乎的,最近某省一所學校竟然按學生繳納的費用多少,決定學生所穿校服的顏色,錢多的穿紅色,錢少的穿藍色。這就不僅是教育平等權問題,而且構成對學生人格尊嚴的侵犯。
為實現教育資源平衡配置的目標,一些地方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例如,徐州的“無差別教育”。2004年,徐州市出臺了《關于加強城鄉學校交流、促進城鄉教育共同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5項措施推進“無差別教育”,縮小城鄉間教育資源分配不均。[27]所謂“無差別”包括:(1)學校基礎設施“無差別”;(2)學校資金投入“無差別”;(3)學校師資力量“無差別”。每年暑期,在一定范圍內對所屬中、小學教師和校領導按適當比例進行隨機調整,確保每所中、小學師資和校領導的配備大體平衡。
再如,廣東省的“均衡投入政策”。廣東省政府下發《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實施意見(2004—2010年)》,《意見》規定政府對所有學校均衡投入,到2007年,現行的“省、市、區一級”這樣的學校等級標準將被“規范化學校”所取代。《實施意見》提出,到2007年,珠三角地區和其它大中城市規范化學校達標率將達到80%,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力爭達到50%;到2010年,珠三角地區和其它大中城市規范化學校達標率將達到100%,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力爭達到80%。這意味著,5年后廣東發達地區將消滅義務教育學校差別,政府對所有學校的投入一碗水端平,沒有所謂“好校”和“差校”之分。
五、結論
總共6頁 [1] [2] [3] 4 [5] [6]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