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0440
- 書名:法史學刊(第1卷.2006)
- 作者:中國法律史學會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出版時間:2007年7月
- 入庫時間:2007-8-27
- 定價:59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法史學刊》是由中國法律史學會主辦和編輯的專業(yè)性學術(shù)叢刊,內(nèi)容涵
蓋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等法律史學科的各個分支,間或也
會旁及于法理學、部門法學、哲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與法律史學相
互交叉的學科領域。
《法史學刊》原名《法律史論集》,已出版6卷。推始其前身,則可追溯
至20世紀80年代出版過的《法律史論叢》第1—3輯。
《法史學刊》雖然幾易其名,但始終秉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宗旨,
以遵守學術(shù)規(guī)范、維護學術(shù)道德、增進學術(shù)交流、追求學術(shù)創(chuàng)新為原則,力
爭辦成海內(nèi)外法史學人溝通訊息、抒發(fā)心得、切磋學問、闡揚良知的學術(shù)園
地。
《法史學刊》分設固定欄目和流動欄目。固定欄目初設“法史前沿”、“法
律文化學苑”、“評論與介紹”和“史料解讀與文獻研究”四門,旨在反映法
史學科的最新探索,展現(xiàn)法律文化研究的多彩景觀,評析學術(shù)作品,介紹新見
史料,解讀文獻,傳揚知識。
流動欄目則視稿源狀況并依同仁提議設立,我們鼓勵讀者、作者、編
者間的交流互動。法史同人可以圍繞某一專題展開深入的研討, 也可著重
展示某一特定地域的制度和文化,還可以推介法律學人,暢談學術(shù)思想、
治學方法,甚至也不妨聊聊作者自己讀書、游學的心得偶見,趣聞逸事
等等。
《法史學刊》固然離不開編委會同仁辛勤的雙手,但更主要的還是倚重于
學界同人的熱心與寬容。我們堅信,沒有讀者、作者和編者的心靈溝通、心心
相印,戮力同心,這個尚顯稚嫩的學術(shù)園地便不可能綠樹成蔭,枝繁葉茂,四
季常青。
《法史學刊》沒有讀者、作者和編者的畛域,沒有老中青學者間的代溝,
沒有性別歧視,更不設夷夏之防。一句話,《法史學刊》是我們所有海內(nèi)外學
入共同的園地.
圖書目錄
。編者寄語/1
。張偉仁:祝辭/1
一 中國民法史專題研討
鄧建朋g:戰(zhàn)國至三國土地的法律調(diào)整一一基于出土法律文獻的研究/3
何莉萍:南京國民政府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之評析/22
胡興東:元代民事法律中的習慣法因素/32 .
田東奎:水冊、碑刻、傳說:近代中國水權(quán)糾紛民間解決的歷史人類學分析/44
林澤新:中國近現(xiàn)代親屬、繼承法變革的背景及其效果/6l
王新宇:民國時期婚姻立法特點與動因分析/85
喬素玲:觀念與制度的落差: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性別意識與婚姻法執(zhí)行/97
二法史前沿
戴建國:唐代流刑的演變/113
林 乾:清代嚴治訟師立法一一“以例破律”解析之一/]28
歐中坦:清代司法制度與司法文學交流/139
梁臨霞:論批呈詞一一從寶坻檔案看清朝土地債務案件的受理/160
森田成滿:清代命盜案件的法源與推論的結(jié)構(gòu)/178
徐立志:《大清民律草案》現(xiàn)存文本考析/193
約翰。漢密爾頓。貝克:英國法與文藝復興/215
三 法律文化學苑
陳弘毅:古今中外酷刑現(xiàn)象的反思/235
蔡曉榮:華洋商事糾紛與晚清法律移植:一個民間的視野/254
四 區(qū)域文化與地方法制
解 錕:德屬膠澳租借地法制述略/265
常光瑋:法治大廈之基石一一民國時期山西大學的法學教育/281
五 評論與介紹
張銳智:羅馬法學家法律思想述要/307
孟慶超:1943年《中華民國違警罰法》中的程序性內(nèi)容解析/32l
趙立新:曰本法的現(xiàn)代化與英美法一一兼論普通法的精神/334
六 學海漫游
孫良國:古典契約理論的矛盾二以理論的預設與現(xiàn)實沖突為視角/349
俞鹿年:北魏前期的地方職官/359
何悅敏:虞弘墓浮雕畫寓意試解/395
七 史料解讀與文獻研究
張伯元:有關(guān)古人堤漢律簡的兩個問題/42l
尤陳俊:明清法律知識的另類空間:透過日用類書的展示/428
張維新:解讀清末《宗室覺羅訴訟章程》/438
蔣 雋:民國法制側(cè)影一一《中國法》及其作者讓.埃斯卡拉/453
八 法史學人
蘇亦工:追念鐘威廉教授及其對中國法研究的貢獻/47l
本書共有4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