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澤清 ]——(2007-5-15) / 已閱66500次
3、增強公司的凝聚力。職工的勞動成果跟本自身利益密切相關,這有助于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
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職工持股是一種大股東套現和資產剝離的有效工具。職工持股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資產剝離、股東套現等領域。因此我們認為在目前社會轉型期中,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而現在很多民營企業采取的職工持股計劃幾乎先天不足,因為存在很大的道德風險(與非法集資或無信托組織)。事實上本文中的H公司其案例失敗的原因也在與此。
筆者認為,希望通過專門立法來解決這個現實問題事實上并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動輒立法成本很高,而且現實是在不斷變化中的。筆者從現實出發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
1、導入信托機構,采取信托持股
這個是針對目前職工以現金形式出資的,因為職工出資給信托公司,那么信托公司作為第三方(勞資以外的)出現,但是信托公司代表的是職工集體的經濟利益,也就是股東權益的代表,直接參與經營活動決策中去。而工會作為職工勞動權益的代表,與此并不沖突,相反互相協助配合不僅能夠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也可以促進企業良好的人力資源運行和人力資本的最優化配置。
2、先用期權,再使用現金出資
期權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企業激勵機制,它是指公司授予特定人員在一定期間內以事先約定的價格和條件認購本公司股票或者股份。由于期權目前來說,是公司與職工之間的附條件民事行為,這個條件只要不違反法律而且也不對職工人身利益構成損害,自然就具有約束力。期權的行使,既避免職工現金出資后的道德風險也避免萬一職工不能勝任工作而需要進行后續股權回購等行為的麻煩。
六、結語
事實上很多企業把職工持股只是作為一種績效薪酬激勵的措施,而很多職工也只是把這個作為增加收入的一個方法。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職工持股這個工具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個激勵工具,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互動的企業文化。
在企業的危機期或有問題的企業中實行職工持股,職工的信心和參與是拯救企業的重要因素。危機企業如果破產,會影響企業各利益主體的利益。首當其沖的是企業職工,企業破產以后,職工會失去工作;其次是企業的債權人,危機企業很可能資不抵債;最后,資方也會受到影響,資本投人往往不能得到保全。企業危機并不一定是全面危機,危機可能僅僅是財務上的或暫時的,關鍵是職工是否對企業具有信心。
如果職工對企業具有信心,就可以未來若干年減少一定比例工資的方式,購買公司股票,這樣不僅可降低企業的未來運行成本,而且有助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以達到克服危機、振興企業的目的。識別一個企業是有困難還是有希望,本企業職工對企業的看法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之一。在市場經濟中,職工愿意對一個企業出資,就表明職工對該企業具有積極性的評價。
所以筆者認為實行職工持股真正意義不在于通過股息紅利的激勵,而是更多的激發職工的創新精神和參與感,并且通過代表職工利益的持股機構組織,形成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優化和制約。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能夠形成群策群力,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更加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對于國家來說,職工持股也是有助于提高社會財富積累,穩定社會秩序。
文獻綜述
職工持股最早是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進行職工長期薪酬績效激勵的工具和措施,是從美國引進而來。本人最早在經辦此法律事務時候,感覺僅靠公司法(舊公司法)的一些股東權利規定中很難找到相關依據,而且職工持股其主體資格的限制也存在勞動關系和股東關系之間的問題。
2006年初本人在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www.chinahrd.net 上看到有關美國員工持股計劃的文章,以及在中國職工持股資訊網www.esop.com.cn 上了解了各地職工持股規定等法律文件,經過仔細閱讀后,發現職工持股的相關法律規定都是以國有企業為主,而對于民營企業只是參考價值。這個就促使本人對該課題產生了濃郁的興趣,因此采取實證方式寫作完成。
本人找出2年前親自操作的職工持股項目資料,并且向著名公司法律師上海和華利盛律師事務所楊春寶律師和上海南光律師事務所梅方明律師進行了解和交流。并且在中國德仁集團總經理盧志森先生(浙江大學EMBA)和浙江大學企業管理碩士陳睿小姐(負責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研究)等大力合作下,完成此文,特此感謝。
金澤清,law.king@hotmail.com
參考文獻
[1]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較法研究》,(第一版)法律出版社,1996-1版。
[2]沈晗耀 ,魏德俊:《經營者持股操作指南》,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 李玉梅,《中國企業職工持股法律制度的構建》(第一版) ,群眾出版社 ,2005-1版。
[4] 官欣榮,李泫永:《公司法證券法改革與新探索 》(第一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2版。
[5]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編:《公司法律規章司法解釋全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1版。
[6] 銀路,趙振元:《股權期權激勵——高新技術企業激勵理論與操作實務》(第一版),科學出版社,2004-7版。
[7] 管曉峰,王志遠:《商法》(第七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5版。
總共7頁 [1] [2] [3] [4] [5] [6] 7
上一頁